2023年 12月 09日
星期六
   | 气 温 : 23 度
搜寻新闻
繁体中文
即时新闻 视频新闻 要闻港闻 社 评国际两岸 财 经 娱 乐 体 育 马 经 副 刊 昔 日

《施政报告》致谢议案辩论在即 盼立法会议员言之有物 聚焦发展
发佈日期 : 2022-11-14


《2022年施政报告》致谢议案将于本周三至五(11月16、17及18日)一连3日在立法会会议上辩论。议案共分4个环节进行,分别是筑牢安全根基、不断增强发展动能、切实排解民生忧难、共同维护和谐稳定。可以预计,立法会将如去年一样通过致谢动议,但议员们在三天内的发言,我们期望能让政府能细心聆听,体察社会关注,并更要适时向议会及公众作出回应。

转眼间,行政长官李家超首份《施政报告》发表至今已差不多有一个月时间,这份以「市民谋幸福、为香港谋发展」为题的《施政报告》,除了强调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外,还向社会许下多项承诺,包括成立「特首政策组」提升长远和策略议题的研究能力、就指定项目订立110个不同绩效指标、强化公务员管理、招商引才 、未来五年兴建3万个「简约公屋」单位并将「公屋综合轮候时间」降至约四年半,并会制订新策略向外说好香港故事。

李家超在竞选特首时已强调,他以「结果为目标」,意思是无论如何困难也会想方设法做出成绩,以求达到预期的目标;作为香港市民,大家也期望政府施政能开花结果,履行《施政报告》的各种承诺。

不过,综观《施政报告》不同建议,不少是长远目标,如公屋轮候时间在未来4年降至约四年半、医院管理局内科专科稳定新症的轮候时间在2023-24年将缩短20% 等等,我们明白凡事要有成果,必经一定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但作为市民尤其是轮候相关服务、生活吃紧的市民而言,最希望是看到成果或至少见到有进展,因此我们认为政府应该不时向公众报告,相关政策的推行进度、遇上的困难及能否如期如目标继续推行,让大众一同参与。

一直以来,政府官员透过向议会问责,向社会交代政策推行进展;这三天的致谢动议辩论,相信议员们皆踊跃发言,一如近日不少议员们也透过传媒就防疫等不同政策提出意见。我们期望政府官员愿细心聆听,相关政策官员也会认真作出回应,而非走过场的回应,让议会辩论变得有意义。与此同时,我们认为,政府在面向立法议会的同时,也该多直面面对市民,向公众交代各政策落实的进程,让大众也瞭解并掌握政府施政情况。

《施政报告》建议,由财政司司长领导小组,制订新策略向外说好香港故事,同时由相关政府部门和机构主动出访传统和新兴市场,宣扬香港机遇和优势,并推出全新访客计划,贊助约1000名内地和海外不同界别领袖访港,向他们介绍香港最新情况。这些建议都是「说好香港故事」的办法,正如桌球世界冠军人马奥苏利云早前来港出席卓球大师赛,不忘到香港郊野跑步,尤如香港最佳的「大外宣」。

但访客宣传之效只是「说好香港故事」的一部份力量,其余的还得靠香港市民来齐齐说好香港。要达到此效果,不二的法门是让市民感到生活在香港有幸福、有前景和希望,当大家都身同感受家在香港,自然也乐于说好香港,让香港的故事更完整、更圆满。

您可能有兴趣:

1
40日有薪侍产假极梦幻 抱留人手与否拭目以待

2
展示国家发展成就重要 妥善处理迁馆应同重视

3
国家自主研制飞机挑战波音等垄断地位 首访内地以外城市即选址香港展示实力

4
内地市场更重视真唱 香港艺人靠实力加持

5
中医遏上唿吸道感染爆发 医衞局应参照内地作部署

6
明爱医疗事故结果反映错漏 细节决定一切必须改善到位

7
公屋升降机居民出入命脉 房屋署须确保安全兼稳定

8
智慧医院概念逐步实践 病人受惠科技辅助治疗

9
证监会梁鳯仪指「无法可执」推诿责任 应向财库局求援完善法例 非坐以待毙

10
虚拟资产交易平台接连有「诈」 证监会执法被动 投资者教育失败

11
跨部门演习添市民参与 有助增加公众居安思危

12
人手短缺应多元方案解决 科技与输入外劳相辅相成

13
要求警方打击白牌车不切实际 运输局应顺应时势 尽快纳入规管

14
医护须细阅各细节 环环相扣人命攸关

15
不法之徒行骗手法层出不穷 市民须主动增防骗「免疫力」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