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医护人手短缺是长期问题,政府或针对牙医、护士提出多项措施增加人手,包括引入非本地培训人手。既然问题存在已久,而一直未能解决,我们认为引入非本地培训医护是其中一个方案,但也必须顾及病人的切身感受,因此把关工作必须做好,毕竟本港需要人才,但不要滥竽充数,同时也需要协调好两地医护的文化层面等差异,才能达至相辅相成效果。
立法会衞生事务委员会今日讨论政府建议修订《护士註册条例》,将从三个途径引入非本地培训护士,包括在特别註册下,非本地培训护士如在一间或多于一间指明机构全职受僱一定年期,并获确认为表现满意及称职,就有资格在香港正式註册,毋须参加执业考试。与此同时,医务衞生局建议修订《牙医註册条例》,包括本地牙科毕业生日后要先在衞生署、医管局或其他医衞局局长指定机构,实习一年才可正式註册;强制本地培训全科牙医正式註册后,要在公营医疗机构服务一定年期,初步建议为两年。当局强调,提出要求本地培训的非专科或专科牙医,获正式註册后须于公营系统服务一定年期的建议属初步构思,当局会充分听取业界意见再决定具体方案。
政府同时建议增设途径,引入非本地培训牙医,包括以有限度註册或特别註册方式来港的牙医,规定在指定机构服务满五年,表现令人满意,可免试或只需参与临床试,就可正式註册。
我们认为,本港医护人手长期短缺,引入非本地培训人手也当真是解决问题的方案之一,但箇中细节尚需要多作考虑。最贴身层面一定是病人本身的感受,毕竟病人正要直接面对医护,因此必须需要有绝对的信任才行,因此把关工作必须做好,毕竟本港需要人才,但不要滥竽充数。
除此之外,当局也需要协调好两地医护的文化层面等差异,才能达至相辅相成效果。始终来港的都是人才,如果真的有相关医护来港,就不要区分本地抑或非本地,也就要分配他们到适合的位置,发挥所长,而不是给他们处理「执头执尾」的工作,例如量一下血压等。不要歧视与偏见,一视同仁,才能达至相辅相成效果,这也才是让市民受惠最大的做法。 |
您可能有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