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报道】政府公布「三隧分流」方案,多名立法会议员质疑分流方案成效有限。汽车会批评政府无保留最便宜的过海选项,而有驾车市民就认为,分流收费对交通帮助不大,不同时段收费亦过于繁复,相信需要一段较长时间始能适应。
日后驾车过海,繁忙时段前后,每隔两分钟价钱不断改变,有私家车主直言感觉混乱,相信届时不会分繁忙或不繁忙时段,有需要时会照样过海。有司机指出,驾车到隧道口,不能掉头,塞或不塞都要「硬食」。
汽车会会长李耀培直言,对「633」方案感失望,认为调整收费仅属数字游戏,有会员反映红隧加价50%至一倍,即变相剥削了司机最便宜过海的选择,而西隧收费仍然是红隧东隧的一倍,难起分流作用,建议繁忙时段三隧私家车收费应划一为30元。至于非繁忙时段,私家车将划一收费20元,汽车会对此表示欢迎,认为可真正达至分流,让驾驶人士按实际路线需要,决定选用哪条过海隧道,而毋须考虑隧道费问题。
实政圆桌立法会议员田北辰认为,不同时段收费后,繁忙时间西隧收费60元,红隧东隧收40元,两者差距较少,相信分流作用较大。不过他认为,红隧、东隧等如较现时加价约一倍,加幅过高亦不公平。田北辰不认同单靠加隧道费压抑车流,认为较好做法是加强泊车转乘,以及避免巴士频繁加价,建议「644」收费应改为西隧收费50元,红隧、东隧35元。
民建联议员陈恒鑌称,倘盲目地将红隧东隧价钱增加,对整个分流作用未必太大,反而令不少车转到西隧,令西隧有机会挤塞。
至于巴士过海划一收50元隧道费,九巴形容能够更灵活调配车队,以提升营运效率。城巴新巴指出,新方案有助旗下逾70条西隧路线减低隧道费开支,惟巴士只佔整体过海车流8%,期待政府尽快推出挤塞徵费,以缓解交通挤塞,并鼓励大众善用巴士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