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通胀顽固,最新3月份消费价格指数(CPI)再次超出市场预期,按年升3.5%,略高于市场预期的3.4%,同时亦高于前值3.2%。至于撇除食品及能源价格的核心通胀,3月按年升3.8%,预期为升3.7%;核心CPI按月升0.4%,预期升0.3%。CPI数据再一次超出预期下,投资者已经开始担心联储局会推迟减息步伐,当晚美股亦全线受压收跌。
执笔之时根据芝商所FedWatch数据显示,5月份94%不会减息,6月不减息机率亦高达81.4%,而去到7月份减息机率才有45%,明显地减息预期已经有向后推迟;近期美国10年期国债孳息率已经持续上升,CPI数据公布后更重上4.5%之上;至于美元则再度走强,美匯指数升穿105水平。
另一方面,3月份FOMC会议纪要亦公开,会议内容则相对正面。讨论政策展望时与会者认爲,政策利率可能已达到本紧缩周期的顶峯,几乎所有委员都认爲,如果经济总体上按照他们的预期发展,今年某个时候将政策转向较少限制性的立场是合适的。支持这一观点的理由是,通胀下降过程正在继续,尽管这一过程预计将会有些不平坦。除此之外,官员开始讨论可能放缓对中央银行持有的国债和抵押支持证券的减持速度。新冠疫情期间,美联储大规模购买证券导致其资产负债表膨胀至创纪录水平,目的是增加市场流动性并增加美国金融系统的储备;不过自2022年以来,美联储一直以每月600亿美元的速度减少持有的国债和每月350亿美元的速度减少持有的抵押支持证券,至今总共减少了约1.5万亿美元。会议纪要显示,政策制定者最初倾向于将减持速度减半。
现时减息预期放缓下,笔者认为对美股冲击甚大,2023年年尾时市场已经开始炒作2024年减息有利股市等主题,而美股走势亦非常「生性」,三大指数都创出左歷史新高。现时标指的市盈率高达20倍,某程度上都是Price in 了减息因素,但若果高息持续下估值模型就要作出修改,特别是用Discount Cash Flow Model计算的,皆时股市很大程度会出现受压。要知道美股近半年都无一个明显回调出现,今次可能会是一个藉口令大市调整,短期美股要保守一点。
港股方面,虽然恒指仍然上上落落,但笔者却比较乐观,近期观察所得低位出现资金承接,即使有坏消息出现但都无对大市带来太大影响,蕴酿突破机会甚大。业绩期过后,整体上大多数企业盈利都能够胜预期,情况并无预期中恶劣,资金亦有重新部署港股的迹象,假若恒指能够企稳于17,000点之上,投资组合上应上调港股比重,选股策略上亦由防守性较高的收息股转为一些增长股身上。
权益申报:笔者为证监会持牌人士,并无持有上述股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