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04月 25日
星期四
   | 氣 溫 : 25 度
搜尋新聞
簡体中文
即時新聞 視頻新聞 要聞港聞 社 評國際兩岸 財 經 娛 樂 體 育 馬 經 副 刊 昔 日

忘掉了金科玉律
發佈日期 : 2019-11-20


【情理之內/陳加利】文學作品和電影描述守城戰爭的氣氛,通常都是既淒美又浪漫,現實中也許如此,但結局往往更為悲壯。近代史上,「四行倉庫守衛戰」因為事件富戲劇性,所以多次被改編成為電影;話說一九三七年十月,國軍於淞滬會戰失利,獨留第八十八師留守上海以掩護大軍撤退,而第一營則負責死守位於上海閘北區蘇州河西岸,和上海租界只一河之隔的四行倉庫。團附謝晉元領導八百壯士死守四日四夜,六度擊退日軍;其中發生了一段小插曲,女童子軍楊惠敏冒險帶著國旗潛入,令士氣大振。最後透過各國使節團的交涉下,他們撤退至上海租界。可是,甫撤退就被租界內的英軍強制繳械和軟禁;四年後,謝晉元更遭暗殺。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上海租界被日軍佔領,眾人成為俘虜。到二戰結束後,倖存者只餘百多人。

回看香港,抗爭者今回似乎忘記了Be water這條金科玉律,放棄己方靈巧如水的優勢,中大之戰鮮血仍未凝固,數日後又死守理大,堅守多時,早已精疲力盡,如甕中之鼈,勝負似乎已寫在牆上;情況甚至比四行倉庫的八百壯士更糟,起碼沒有外國勢力施以援手,取而代之是一群德高望重者奔走斡旋,和毋畏毋懼的同路人總動員在校園外拯救;德高望重者說,要是投降跟隨他一起走出去,就可以免受暴力虐待;這番說話的弦外之音,似乎是說給全香港人聽。但這不是每個市民的基本權利嗎?濫暴竟是理所當然?抗爭者投降還是死守只是一時的抉擇,但日後何去何從,路仍是遙遠漫長,香港人亦然。

您可能有興趣: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