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報道】消委會提醒市民,不少人為了防疫,外出後或會以消毒噴劑噴灑全身及衣物,但部份消毒噴劑含氯化物或其他化學物質,有機會對皮膚造成刺激及引致不良反應,不宜直接向人體噴灑。另外,在家居環境中長期及大量施用霧化消毒劑,亦可能污染食物和飲品,增加誤服消毒劑或其殘餘物的風險。
日常生活中,有機會同時接觸多於種細菌及病毒,而消毒噴劑的用量、使用方法、噴灑距離,以至作用時間的長短,都可能會影響消毒效果,足夠的用量和作用時間十分重要。在實際環境,物件表面往往沾有污垢,先作清潔步驟去除污垢是確保消毒效能的重要一步。
消委會指出,不要直接向人體噴灑含氯或其他有毒化學物質的消毒劑,以免刺激眼睛和皮膚,若經呼吸道吸入,可能會引致支氣管痙攣、作嘔或嘔吐等,若接觸後出現過敏反應,便應立即停用。避免在家居或室內範圍大規模噴灑消毒劑,而施用消毒劑時,應確保遠離食物和飲品,免增加誤服消毒劑或殘餘物的風險。次氯酸容易受光線、温度等因素影響,存放時亦要避開熱源和光照,建議購買較新鮮製造的批次,一經打開應盡快使用。
消委會提醒消費者,消毒噴劑並非萬能防疫用品,切勿忽略基本而有效的防疫措施,例如正確配戴口罩、勤洗手,時刻注意個人及環境衞生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