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報道】荷里活廣場斬人血案震驚全港,懷疑有精神病紀錄的男疑兇被捕,事件引起社會關注精神健康服務長期不足的問題。特首政策組專家組成員、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林一星認為,政府應將精神健康基層醫療服務分流,並增加資源培訓社工,加強精神健康服務;同時促請當局研究如何讓患者縮短至每個月、或隔周覆診。
林一星指出,本港現時只有1千多名精神科醫生和臨床心理學家服務全港市民,服務提供者的工作量已經十分龐大,若不在現有的精神健康服務增加資源,將難以避免鑽石山荷里活廣場的慘劇重演。 指精神健康服務未達有效分流
不過,林一星同時亦承認,短時間內難以增加精神科醫生人手,但認為可以參考外國做法,增加資源培訓部分註冊社工和輔導員,提供精神健康服務。他指本港現有約1.7萬名活躍註冊社工,相信部分人可再培訓,直接支援精神健康患者;輔導員亦可接受加強訓練,協助處理抑鬱、面對壓力等個案。同時又建議政府在基層醫療層面上增加精神健康服務,讓家庭醫生及地區康健中心協助分流抑鬱、焦慮等輕度精神病患者,專科醫生可以集中處理較嚴重個案,例如思覺失調、精神分裂等患者,以及縮短精神疾病患者覆診時間。
荷里活廣場兇案的疑兇,是葵涌醫院精神科門診跟進的個案,最後一次覆診是3月7日,原定下次覆診日期為後明天。另外,疑兇上月底亦曾接受個案經理提供的社區外展探訪服務。
跟進嚴重患者個案經理人手不足
翻查政府2017年發表的《精神健康服務檢討報告》,當局目標是3至5年內、即最遲在去年,將個案經理和嚴重精神病患者的比例,由大約1:50,改善至大約1:40;但當局今年4月在向立法會提交的文件表示,比例仍未達標,大約為1:41,每名個案經理平均要照顧大約40至50名病人,不同聯網的比例亦存在差異。
心理健康會總幹事程志剛表示,個案經理一般由精神科護士擔任,但在移民和退休潮下有人手流失,同時病人數目增加,以致未能達標。他又指,雖然近期比例達到1:41,接近目標,但擔心隨著病人數目持續上升,人手未能追上服務需求。 |
您可能有興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