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06月 08日
星期四
   | 氣 溫 : 28 度
搜尋新聞
簡体中文
即時新聞 視頻新聞 要聞港聞 社 評國際兩岸 財 經 娛 樂 體 育 馬 經 副 刊 昔 日電子報

黑社會新招與青少年同行 小五生收酬追債令人咋舌
發佈日期 : 2021-07-20


林鄭月娥當年參選特首時,其競選口號之一是「同行」,英文口號為「WE CONNECT」,她在宣布參選當天的演講尾聲說「香港是我們的家,只要大家團結一致,鞏固香港的優勢,掌握眼前的機遇,我有信心和大家一齊迎接香港的新景象」,就正正呼應了競選口號中「同行」的理念。時至今天,林鄭與港人「同行」之美夢已破,換來的卻是黑社會與青少年「同行」,而且還為了招攬成員,透過社交通訊軟件WhatsApp,誘使青少年加入黑社會,並揚言遇事可找「幫會兄弟」求助。刻下,黑幫付薄酬予年輕人替其「淋紅油」收債、運毒,甚至提供住所作毒品倉庫;被捕者包括小學五年班的「收數佬」,情況令人憂慮。一些被捕青少年更歪理連篇,認為「憑自己努力賺取金錢,何錯之有呢?」社會必須承認青少年守法意識薄弱這點,只有教師、家長、警方、社工等持份者合力解決,方能遏止這股黑勢力。


警方於6月收到舉報,指有青少年包括學生受黑社會滋擾,當中有人的電話號碼被陌生人加至某些通訊軟件群組,群組內有人自稱黑社會份子,並告知青少年他們已被招攬成為份子,教唆他們遇事可找黑社會份子出面幫手。經過深入調查後,警方鎖定一批有黑社會背景的人士,並於連日的行動中在香港仔、黃大仙及屯門區拘捕13名本地男子,年齡介乎13至23歲,他們絕大部份都有黑社會背景。被捕罪名包括「自稱三合會成員」,「煽惑他人成為非法社團成員」及「普通襲擊」。


「煽惑他人成為非法社團成員」(即俗稱「踢人入會」)等,昔日,在球場及機舖是招攬黑社會成員的之地,因該處總有些青少年流連;如今,黑幫都懂得與時並進,利用社交通訊軟件WhatsApp,誘使青少年加入黑社會,又以「兄弟」自居,揚言只要「兄弟有難」,必出來幫手。這些看似是「義氣」之舉,實質只是甜頭,減輕入世未深的青少年之戒心,然後再利誘他們從事不法勾當,如販毒、色情場所、非法收債等。


黑幫以「有錢齊齊搵」招徠,實質只是推青少年做「炮灰」,讓他們被追究刑責。黑幫利用青少年犯案,常以刑責會較輕作游說,實質錯誤之極,法官不會有「坐監折扣」給年輕人,特別是經歷反修例事件後,已清晰可見任何嚴重罪行,年輕已不是求情理由。警方提醒,根據香港法例151章社團條例,「自稱三合會成員」最高可判監3年,而「煽惑他人成為非法社團成員」最高可判監5年。他提醒虛擬的世界並非無法可依,青少年不要因一時貪玩或因貪圖利益,以身試法。


警方聯同懲教署及地區組織到訪區內一些青少年流連的地方,向青少年宣揚守法意識,為被孤立的青少年提供跟進輔導。警方亦會連同懲教署及非政府機構在暑假期間到一些公園、屋邨平台、娛樂場所等接觸一些夜青,提高青少年的守法意識,希望協助青少年,為他們提供適切的跟進支援。這是好的開始,但不能單靠執法機構,教育局、勞福局相關單位又做了些什麼呢?

您可能有興趣:

1
配偶共用長者醫療券 相關手續須小心拿捏

2
運輸署車牌查冊指引不清不楚 新聞界冀相關條文寫得更清晰

3
朝鮮半島局勢須以溝通代替對峙 按雙軌並進思路重啟有意義對話

4
疫情加劇精神健康危機及發病率 政府分配人手資源宜優於其他科

5
港鐵感謝日源於服務延誤 市民寧要零故障多於補償

6
准未畢業大學生投考 作用有限 政府須改變職場文化 挽留人才

7
立法強制舉報虐待兒童方向可取 政府給予培訓等配套措施更重要

8
極端酷熱天氣悄然來襲 市民警惕意識有待提升

9
日出康城拆走主力牆 港鐵 屋宇署處理溫吞

10
落實與內地器官移植法律框架可達雙贏 社會應明白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道理

11
債務上限危機帶來短暫震盪 美國經濟衰退才屬真實風險

12
長洲飄色政治選材激減 市民發洩不滿渠道漸少

13
6中學生策劃炸彈恐襲案 情節嚴重 揭示老師應早辨識激進化傾向學生

14
中美關係舉足輕重惟遇困難 華盛頓須棄打壓心態免窒礙

15
大灣區一站式訪問應即日來回 李家超親身示範一小時生活圈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