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03月 31日
星期五
   | 氣 溫 : 21 度
搜尋新聞
簡体中文
即時新聞 視頻新聞 要聞港聞 社 評國際兩岸 財 經 娛 樂 體 育 馬 經 副 刊 昔 日電子報

危樹處處 淪城市炸彈 政府須拿出勇氣找對策
發佈日期 : 2022-09-18


何文田巴富街一棵15米高、樹齡約30至40年的鳳凰木塌樹,擊中四輛汽車,幸無人受傷。今次鳳凰木塌下,又再震醒官場,發展局又說要設立專組檢視指引及執行情況。我們希望,政府不要以為成立專責小組,便可以堵住大家的關注,而是能夠正視問題,找出長治久安的對策。樹木辦已是專責部門負責,但成立至今已問題多多,從人手、主管專業資格、監察其他部門的能力等,都令公眾質疑樹木辦是否有成效,奈何政府把問題掃進「地氈底」,眼不見為乾淨,結果讓樹木倒塌問題一直存在,纏繞至今。

本港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嚴重樹木塌下釀成傷人事件,可是,一如既往香港人的關注焦點往往都是三分鐘熱度,社會關注或爭拗一輪,然後大家的關注焦點又移到其他議題上。

何文田巴富街行人路一棵高約10米的鳳凰木日前突然塌下,壓向一輛無載學童的保母車及3輛私家車,兩名司機受輕傷,當中保母車車頭頂部嚴重凹陷。過去多年來,香港每數年便發生塌樹意外,更曾因此而造成人命傷亡。今次的塌樹,尤幸保母車沒有學童,兩名受傷司機也僅受輕傷,但從倒樹壓車的片段可見,保母車泊車之際,一切看來還是安好,四處陽光明媚,沒料到在一瞬間,鳳凰木便塌下來,把保母車頭壓至變形。可見,樹木塌下,防不勝防。

發展局長甯漢豪昨天表示,會即時巡查路旁同樣大小的鳳凰木,稍後亦會檢視所有路旁涉100萬棵大樹。她又說,待康文署下月就今次事件提交調查報告,以及緊急巡查有階段性資料後,發展局會成立由常秘帶領的專責小組,檢視現有指引和樹木管理的執行情况,包括現時指引是否足夠,檢查樹木方法是否合適,以及執行力度和速度等,盼今年底提出建議。

事實上,塌樹意外過往也曾發生過、曾引起社會討論,政府亦嘗試做一點事來回應公眾的關注。2010年,發展局之下設有樹木管理辦事處(簡稱樹木辦),負責管理屬於不同部門超過170萬棵樹木。樹木辦成立之時雷聲大,但實際雨點小,一方面人手不足,十多人負責監察逾三十多個部門;二來,樹木辧這麼多年來做了多少工作,外人難以得知;三來是管理組主管及樹木辦總監兩職在過去數年曾多次出缺,政府曾調派高級土力工程師高韻儀擔任樹木辦總監一職,但她資歷備受質疑,因她專長是斜坡安全和監管爆炸品運輸及使用,而不是生物學、林木學或園境建築學位,予人外行領導內行之感。

塌樹傷人的情況,往往是由路邊樹引起。除了在新建的市鎮有較大的空間栽種花草樹木,政府過去一直以來,也有繁忙的市區路邊,栽種大樹,這些大樹雖有遮蔭、美化之用,但不少樹木生長在狹窄街道上,泥土不足,四周人多車多,樹木根本難以健康地生長,最後倒塌下來,並非全是意外。

因此,寗漢豪昨天表示,社會或要有共識,不能只考慮救樹木;倘若政府認為一些地方根本不適合栽種大樹,應該研究加設圍欄,免得塌樹傷人;倘若未能加設圍欄,便應該考慮是否需要移除。

當然,政府過去也因為移除一些城市大樹而遭人批評。究其原因,是因為市民甚至是對樹木有研究的專家也認為政府在樹木管理方面未夠專業,只是一味移除樹木,解決樹木解決問題,我們希望政府認真處理樹木問題,與相關人士多溝通以釋外界的疑慮。

樹木如人,也會經歷生老病死,倘若沒有好好管理及好好規劃,原本可作為「市肺」、裝飾城市面貎的樹木,也隨時可以變成計時炸彈,防不勝防。因此,發展局打算即時檢視樹木,並成立專責小組研究樹木管理及執行情況,我們是支持,但最重要的並非一時三刻的關注,而是找出長遠對策。

您可能有興趣:

1
許龍一奪亞巡賽分站冠軍 高球普及化踏出第一步

2
法國強推退休改革掀工潮 馬克龍或陷政治麻煩泥沼

3
中國致力勸和促談 美方質疑不切實際

4
天文台新增極端酷熱級別 保障勞工健康須各方配合

5
運輸局建議收費方案 恐難讓三隧分流成真

6
港鐵事故頻生 癥結未解 天文數字罰款 於事無補

7
表達意見何須隱藏身份 倡撤禁蒙面法動機不良

8
環球政經局勢變化甚速 市民投資必須警惕風險

9
迎全面通關機遇盡展所長 西九助中外文化藝術交流

10
旅遊業具重要價值 對外宣傳必須做好

11
中央提到組建中央港澳辦 體現並反映國家對港重視

12
粵港澳大灣區經濟融合 香港擁有獨特優勢

13
專營巴士車資申加幅驚人 獅子開大口嚇煞普羅市民

14
扎實推進「一國兩制」不是口號 港人有責任在不同領域說好故事

15
禽流感疑美洲肆虐 傳染病警覺須維持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