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日前獲通過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中國世界遺產數量增至57項,而這亦成為全球首個茶主題世界文化遺產。我們認為,今次申遺成功具有重要意義,既反映了中國是「茶的國度」,同時揭示中國茶在歷史中一直扮演著文明交流使者的角色。
中國「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日前在沙特阿拉伯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5屆世界遺產大會上,獲通過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中國世界遺產數量增至57項,這亦成為全球首個茶主題世界文化遺產。公元10世紀以來,布朗族先民發現和認識野生茶樹,利用森林生態系統,與傣族等世居民族一起,探索出「林下茶」種植技術,歷經千年的保護與發展,形成林茶共生、人地和諧的獨特文化景觀。
「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是保存完整、內涵豐富的人工栽培古茶林典型代表,由五片古茶林,九個布朗族、傣族村寨及三片分隔防護林共同構成,至今仍保持著蓬勃生命力,是中國農耕文明的智慧結晶,也是人與自然良性互動和可持續發展的典範。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為,普洱景邁山古茶林保護管理體系充分尊重了當地氣候條件、地形特徵和動植物種群,實現了對文化和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展現了山地環境下布朗族、傣族等世居民族人民對自然資源互補性利用的獨創傳統,而遺產構成要素中的村寨與傳統民居建築在選址、格局和建築風格方面,也體現了對生態環境的認識和利用。
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局長李群表示,中國將在加強規劃、應對氣候變化、鼓勵村民參與、規範旅遊發展等方面持續發力,確保「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突出普遍價值永續傳承,並進一步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在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中承擔更多責任,為推動各國文明交流互鑑、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
我們認為,今次申遺成功具有重要意義,重要一點在於今次是世界文化遺產,而不是世界自然遺產,說明這項世遺關注當地人工栽培茶樹及構建生態系統的技藝,彰顯了中國傳統農耕文明的智慧。與此同時,中國是「茶的國度」,栽培茶樹有6,000多年歷史,同時揭示中國茶在歷史中一直扮演著文明交流使者的角色。以普洱景邁山生產的茶葉為例,歷史上除了當地人享用,也通過唐代以來中國西部為進行茶馬交換而形成的商貿要道「茶馬古道」傳到鄰國,並逐步走向世界。 |
您可能有興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