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日前获通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世界遗产数量增至57项,而这亦成为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我们认为,今次申遗成功具有重要意义,既反映了中国是「茶的国度」,同时揭示中国茶在歷史中一直扮演着文明交流使者的角色。
中国「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日前在沙特阿拉伯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通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世界遗产数量增至57项,这亦成为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公元10世纪以来,布朗族先民发现和认识野生茶树,利用森林生态系统,与傣族等世居民族一起,探索出「林下茶」种植技术,歷经千年的保护与发展,形成林茶共生、人地和谐的独特文化景观。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是保存完整、内涵丰富的人工栽培古茶林典型代表,由五片古茶林,九个布朗族、傣族村寨及三片分隔防护林共同构成,至今仍保持着蓬勃生命力,是中国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也是人与自然良性互动和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普洱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管理体系充分尊重了当地气候条件、地形特徵和动植物种群,实现了对文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展现了山地环境下布朗族、傣族等世居民族人民对自然资源互补性利用的独创传统,而遗产构成要素中的村寨与传统民居建筑在选址、格局和建筑风格方面,也体现了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利用。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表示,中国将在加强规划、应对气候变化、鼓励村民参与、规范旅游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确保「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突出普遍价值永续传承,并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承担更多责任,为推动各国文明交流互鑑、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我们认为,今次申遗成功具有重要意义,重要一点在于今次是世界文化遗产,而不是世界自然遗产,说明这项世遗关注当地人工栽培茶树及构建生态系统的技艺,彰显了中国传统农耕文明的智慧。与此同时,中国是「茶的国度」,栽培茶树有6,000多年歷史,同时揭示中国茶在歷史中一直扮演着文明交流使者的角色。以普洱景迈山生产的茶叶为例,歷史上除了当地人享用,也通过唐代以来中国西部为进行茶马交换而形成的商贸要道「茶马古道」传到邻国,并逐步走向世界。 |
您可能有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