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06月 08日
星期四
   | 氣 溫 : 28 度
搜尋新聞
簡体中文
即時新聞 視頻新聞 要聞港聞 社 評國際兩岸 財 經 娛 樂 體 育 馬 經 副 刊 昔 日電子報

周一 五行大贏家 - 楊德華 - 此消彼長 留意港匯走勢
發佈日期 : 2022-01-17

楊德華


港股重上24,000點,突破了久違的50天線,短線是有力再上,一舉挑戰25,000點的心理關口,而在23,000點之下亦見資金有大舉進場、密密吸貨的跡象。不過正如筆者上期文章所講,傳統股是今次升市的主力,可以繼續發熱發亮,至於散戶至愛的高增長科技股,暫時都是有波幅而無升幅,經常短線炒賣的散戶會非常熱愛;但打算長期持有就仍未有好明顯的訊號釋出,消息和信心依然是時好時壞。


 


近日中國信達突然取消了60億人民幣認購螞蟻金融的決定,又為科網股短期走勢增添了一些不明朗因素,始終中國政府對科網企業的監管第一槍是來自剎停螞蟻金服上市開始,之後就是一連串的監管要求,令科網科跌跌不休;螞蟻的重組整頓完成是一個重要訊號,投資者要特別留意。另一方面很快就到業績期,在美國上市的中概科技股會比香港早一些公布業績,基本上2021年全年業績就已經有心理準備是差;但真正需要留意是企業在「字裡行間」,對未來發展的策略有沒有跟隨國家政策而行,未來資金投入是否精準配合國家政策發展,如何應對國家對數據安全的使用等等。


 


美國聯儲局突然再展「鷹姿」令美國金融市場出現股債雙殺,美股出現了明顯回調,是否牛市結束仍然言之尚早,但投資組合上美股都一定要以防守為主,轉為更多有盈利、有定價權、行業上具備最頂尖桃心底層技術的公司。投資者不要忽視「縮表」對市場的影響,要記得美股估值有一部分是基於充裕流動性,企業基本面不變,但市場「缺水」都可以令估值大打折扣。美股開始踏入業績期,重點關注管理層公布未來的營收指引,而筆者會看好美國銀行股、REITS及資源類股份上半年的走勢,主要應對現時美國經濟面臨的通漲問題,美國銀行息差擴闊;REITS及資源都是抗通漲的板塊之選。


 


另一方面,美股繼續出現調整其實都對港股有利的,預期「縮表」情況下,美國出現「股債雙殺」,資金有流出跡象,但在美元繼續強勢的情況下,投資歐、日等市場有機會出現「蝕匯」情況,加上發達國家都開始應對通漲問題,所以不會是資金首選;而港元是跟美元掛鉤,匯率變化不大,加上中國政府2022年會推行寬鬆貨幣政策刺激經濟,大環境都是有利股市;此消彼長下,沽出美股美債的資金有部份是會流入港股,未來進一步留意港匯的走勢判斷港股能否再現升勢。


 


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並無持有上述股票


 

您可能有興趣:

1
周三 市况總結 - 唐人 - AI股乏力 恒指反覆靠穩 科網AI股走低 汽車走俏

2
周三 股輪証金 - 岑智勇

3
周三 股宇有云 - 劉宇亮 - 人民幣走勢 仍牽引着港股情緒

4
周三 五行大贏家 - 郭志威 - 技術性反彈

5
周三 名嘴工作室 - 林家亨 - 理想5月創佳績 實現百億月收入

6
周三 金星匯 - 孫天欣 - 中智藥業小而美

7
周三 智匯被動收入工作坊 - 美債上限已解決 往後各種貨幣的走勢又如何呢

8
企業簡訊

9
周二 市况總結 - 恒指續升158點重越19000關 金融領漲 中芯飆6.3%冠藍籌

10
周二 股輪証金 - 岑智勇

11
周二 時髦基金 - 唐人 - 廣汽整固完成 高值博宜低吼

12
周二 股市論語 - 藺常念 - 五窮月 恒指跌1660點 但六月不絕 港股急升

13
周二 金星匯 - 李翠芬 - 昇能股價異動原因是?

14
周二 名嘴工作室 - 潘鐵珊 - 兆科眼科創新藥及仿製藥兩條管線相輔相成 可作中線吸納

15
太空探索公司興起 投資也要注意風險 - 朱文輝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