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報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等人昨天舉行視像會議,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歐投資協定談判。歐盟在聲明中形容,協定有「重要經濟意義」,但同時指出,已重申嚴正關注中國的人權狀況,包括香港的發展。習近平表示,有關投資協定,展現了中方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決心和信心。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昨晚與德國總理默克爾、法國總統馬克龍、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舉行視頻會晤;中歐領導人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歐投資協定談判。
歐盟在聲明中形容有關協定具「重要經濟意義」,稱中國向歐洲投資者所承諾的市場開放程度「前所未有」,並指出中國承諾「有效實施」國際勞工組織的規定,中國並努力爭取承認國際勞工組織的基本公約,包括有關強迫勞動方面的條款。此外,歐盟領袖在聲明中「同時重申他們嚴正關注中國的人權狀況,包括香港的發展」。
歐盟稱具重要經濟意義
馮德萊恩開會後在社交網站表示,後疫情世界需要牢固的中歐關係,以便更好地向前發展。她說:「但這需要合作,互惠與信任——特別是在我們的貿易和投資關係中。我很高興與習主席及歐盟領袖交換意見。」。她指出,歐盟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單一市場,對業務開放,重視互惠、公平競爭的環境和價值觀,「今天,中歐原則上結束了一項投資協議的談判」。
習近平表示,雙方如期實現年內完成中歐投資協定談判的預期目標,達成了一份平衡、高水平、互利共贏的投資協定,展現了中方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決心和信心,將為中歐相互投資提供更大的市場准入、更高水平的營商環境、更有力的制度保障、更光明的合作前景,也將有力拉動後疫情時期世界經濟復蘇,增強國際社會對經濟全球化和自由貿易的信心,為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作出中歐兩大市場的重要貢獻。
有關投資協定的談判始於2014年,但直至昨天才完成談判。根據坊間日前傳出的協定內容,包括多個方面。在航空方面,草擬文本顯示,外國投資者對公共航空運輸企業的投資「必須由中國控制」,單一海外投資者不可以持有超過25%的所有權。只有中國的航空公司才可運營國內航班,而外國人在通用航空領域的投資,必須以合資形式進行;歐企也被禁止進入航空交通管制區域。 |
您可能有興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