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报道】中电、港灯合作于香港水域兴建海上液化天然气接收站,让本港能拥有更多元化的天然气供应,可从全球市场採购价格具竞争力的液化天然气,以加强供气保障。接收站位于本港西南水域,是本港首项同类设施,而目前全球最大的浮式储存再气化装置船「紫荆精神号」,长期停泊在接收站,用于接收、储存及将液化天然气再气化。
接收站採用浮式储存再气化装置技术,液化天然气经再气化后,天然气会经由接收站两条海底输气管道,分别输送到中华电力龙鼓滩发电厂和港灯南丫发电厂作发电用途。香港海上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已于2023年7月投入运作,并接收了首批按长期供应协议供港的液化天然气。至于「紫荆精神号」,其液化天然气储存容量达26.3万立方米,用于接收、储存及将液化天然气再气化。
至于接收站的主要设施,包括一个备有液化天然气卸载设备的双泊位码头、一艘长期停泊在码头,并装有液化天然气储存设施和再气化装置的浮式储存再气化装置船,以及两条海底天然气管道,从接收站码头分别连接至中华电力龙鼓滩发电厂和港灯南丫发电厂的天然气接收站。
当运送液化天然气的运输船停靠接收站码头,液化天然气会经码头设施卸载至长期停泊在码头的浮式储存再气化装置船。这艘船会将液化天然气暂时储存,在有需要时利用船上的再气化装置将液化天然气进行再气化,还原至气体状态,天然气会经由海底天然气管道运往发电厂作发电用途。
另外,液化天然气行业有非常严谨的安全措施及指引,已有超过50年歷史,安全纪录良好。海上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的设计和营运严格遵守业内的国际认可守则及要求,例如国际 海事组织(IMO)的规则和船级社条例,以及国际液化天然气行业的严谨条例和守则。遵照业界的标准及常规,海上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周边已设立安全区及海上控制区,由接收站工作人员进行监察,并安排专属候命船在接收站码头周边进行24小时保安巡逻。
为了就兴建海上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的环境事宜与持分者沟通,持分者联络小组于2020年9月成立,成员包括学者、海洋保育和渔业专家,以及渔民协会代表和社会人士,而同时为加强项目对海洋生态及保育的支援、促进渔业的可持续发展,两电设立了「海洋保育提升资助计划」和「渔业提升资助计划」,拨款一亿元支持有助改善海洋环境及渔业资源的社区倡议项目。 |
您可能有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