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04月 23日
星期二
   | 气 温 : 26 度
搜寻新闻
繁体中文
即时新闻 视频新闻 要闻港闻 社 评国际两岸 财 经 娱 乐 体 育 马 经 副 刊 昔 日

政府发展社区照顾不足应提升 长者社区照顾服务券用法僵化
发佈日期 : 2022-06-17


社署推行的「长者社区照顾服务券」本身是一项不俗的构思,可惜实施至今,仍然非常僵化,使用量低。例如该券严格规限只准用家固定「光顾」一间非牟利机构,用家选择服务有限,往往变得「得券无所用」。劳福局最发表理工大学团队撰写的顾问研究,提出多达11项改善照顾者支援的建议,其中便包括容许「照顾券兑现」,让长者聘请非正式顾老者提供家居服务。此举将大大增加社区照顾的灵活弹性,并开拓更多护老服务的潜在社区资源。政府要做到真正关顾基层健康,必须发掘及提升社区照顾的潜力。


我们登上食物卫生局辖下「基层医疗健康办事处」的网站,可见这个坐落在南区黄竹坑工厂区的办事处,主要工作包括发展地区康健中心、推广家庭医生、制定《基层医疗指南》和专业概览,和推动跨界别协调等,职责其实相当重要和繁重。值得注意的是,当局一直把「primary care」简称为「基层医疗」,但办事处其实同时亦须兼顾「基层健康」。你大可以说这只是「捉字蝨」,但用字上的差异却见微知着。


长期以来,香港的医疗体系皆以医院及专业服务为本。这固然涉及政策及部门之间的分工,但亦反映了医护专业的巨大影响力,不但垄断了大部分的医疗资源,同时亦甚少与其他专业、辅助专业和服务机构合作,更遑论在基层或社区层面,及早推动疾病预防的工作。然而,反过来说,全港各处却不乏大量相关服务,照顾市民日常健康生活所需,只是其职责往往与「基层医疗」无缘。


相关范畴实在太多,难以在此一一列举。单看在社会福利署辖下,涉及復康、精神健康、长者及安老服务的非政府机构服务单位,便已有多达1,143个,在社区层面提供健康相关(甚或医疗相关)的照顾服务。然则,该等机构又能如何整合到「基层医疗」的政策架构里去呢?


#自下而上的创新照顾模式


这里其实涉及一个更加根本的管治理念,就是政府在公私营部门分工的概念中,对私人市场固然尽可能放手不管,但对于公营部门范畴内的事务,则难免事事过问,自上而下施以强力操控。尤其甚者是,政府相关部门往往会以服务提供者(provider)甚或生产者(producer)自居,无法建立更开放和包容的伙伴关係,扮演促进者(enabler)和协作者(facilitator)的角色。


事实上,由于服务单位和名额的严重不足,当局近年正致力推行社区照顾券,实行「钱跟人走」,以弥补长者照顾服务供应的断层。此举正好为政策提供了拆墙松绑的契机。然而问题仍在于:即使当局愿意投放更多财政资源,却仍面对场地及人手不足的问题,以至就算发放更多的照顾券,亦难以找到足够的合资格服务提供者。


在此当局大开进一步开放思维,以促进者和协作者的角度,推动自下而上的社区照顾模式探索,避免过于僵化和一刀切的规定,容让民间滙聚集思广益的智慧,迸发自立自强的集体力量。


然而,从政府作为服务提供者的传统思维,此举难免带来五花八门的照顾模式,难有划一的标准和规范,以至可能出现如长者医疗券般、质素欠缺保证和资源滥用的情况。假如当局担忧「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话,大可先就社区照顾的创新模式,在选定地区进行一些先导计划,然后再逐步扩展至其他地区。


其中一个甚值得探讨的照顾模式,就是在现存「中心为本」和「家居为本」服务的中间,引入一层真正的「社区为本」模式。藉此开拓更多社区共享空间和闲置人力资源,兼容更具弹性的照顾服务地点和时间,以配合长者需要及为照顾者提供更适切的支援。而作为铜币的另一面,为了确保服务质素和防止资源滥用,当局亦应赋与非政府社福机构一定职责,为此等社区照顾点提供培训、督导以至额外的专业支援,甚至发展出一种跨机构和跨站点的「同侪共创」(peer-to-peer co-creation)网络。


#地区康健的促进者和协作者


再次回到基层健康的话题上。前述的基层医疗健康办事处在大力筹建地区康健中心外,同时亦在局部辅以一些地区康健站。据办事处的网站描述,此举是为未及设立康健中心的地区,提供规模较小、属过渡性质的基层健康服务。其实设立地区康健站的构思甚佳,可惜它只是属于过渡性质,未能在基层健康的蓝图中发挥更大作用。


我们在此实可大胆设想,基层医疗健康办事处在推动地区康健中心之余,仍同步发展更多作为配套的地区康健站。它们毋须太大,但必须深入社区。若政策能进一步拆墙松绑,避免过于僵化和一刀切,则此等康健站更可结合前述的社区照顾点,化身成更多更多的非正规康健站,深入广泛的基层社区,提供因地制宜的服务。反过来说,此等站点则化成无数的眼睛,让当局更看清基层健康的状况和需要。


关键同样在于:当局需要大力调整心态——如何能通过跨部门的政策实验试点,拓展政府作为促进者和协作者的潜能?我们将以另文再深入分析。


(后疫情时代的基层健康系列之二,明天续)

您可能有兴趣:

1
开发应用程式绝非为赶潮流 政府部门须从实际角度出发

2
朔尔茨任内再访华 中德两国细谈合作

3
货品价格大不同 做个精明消费者

4
中东地区战火连绵 各方应该保持克制

5
全运会粤港澳合办 如何呈现让人期待

6
屋宇署早年发出消防安全指示 华丰大厦16年未遵办让人诧异

7
黄锦星任内筹备垃圾徵费工作极为松散 一味靠吹欠细节 指定袋重新招标沦笑话

8
科考破冰船远道而来 市民亲睹感受大不同

9
中国东南亚影响力渐增 地区对美国信心正下跌

10
法国外长就任后首访华 反映中法深化交流合作

11
数码港5大缺失酿资料外洩 外界感诧异的确无可厚非

12
市民投资前须做足功课 如有怀疑寻求专业协助

13
压力爆煲 不分贫富 留港长者精神健康恶化不容忽视

14
老鼠突然杀出吓煞市民 无鼠百分比难量化恐惧

15
双节长假料迎出境高峰 港人外游胜在物有所值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