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04月 25日
星期四
   | 气 温 : 25 度
搜寻新闻
繁体中文
即时新闻 视频新闻 要闻港闻 社 评国际两岸 财 经 娱 乐 体 育 马 经 副 刊 昔 日

任「哨兵」及「家长车」司机可入罪 警重检相关案件 上诉庭裁伙同犯罪适用示威 不在场亦具刑责
发佈日期 : 2021-03-26

反修例示威前年在多区不时发生。(资料图片)
被告汤伟雄和杜依兰较早前获判无罪,上诉庭本次判决
上诉庭称,非法集结及暴动行为,在当今具高流动性的
上诉庭首席法官潘兆初裁定共同犯罪原则适用于暴动及
反修例示威前年在多区不时发生。(资料图片)
被告汤伟雄和杜依兰较早前获判无罪,上诉庭本次判决

【本报法庭组报道】一对夫妇与17岁少女涉于前年7月28日参与暴动,是反修例风波以来首宗暴动案审讯。法官郭启安去年7月裁定他们暴动罪及交替的非法集结罪名均不成立,理由是本案没有直接证据指控被告参与暴动,而暴动和非法集结两项控罪均有集体性质。律政司就此向上诉庭寻求法律指引,要求釐清「共同犯罪」法律原则是否适用于非法集结及暴动罪。上诉庭昨指出,证据充足下,可用「合谋犯罪」的相关原则,控告不在场人士暴动或非法结集罪。例如在场参与者提供资金或后援的人士、于现场附近担任「哨兵」及「家长车」司机等均可入罪。上诉庭本次判决不会影响本案被告的无罪裁决,但将会影响之后的暴动案审讯。

根据警方统计数字,由2019年6月9日至2021年2月28日,警方于各区示威活动中,合共拘捕10,242人,已检控2,506人,其中被控「暴动」罪约有720人。据了解,随着今次上诉庭裁定共同犯罪原则适用于暴动及非法集结案,警方将重新检视相关案件,再作进一步徵询法律意见。

已控2506人 其中被控暴动罪约720人

本案由首席法官潘兆初、上诉庭副庭长麦机智及法官彭宝琴共同处理。相关法律争议涉及两个议题,一为有关法例条文,即《公安条例》第18条及第19条,有否明确或隐含地排除了「合谋犯罪」的法律原则,及该原则是否只针对身处现场的被告。

上诉庭指出,暴动及非法集结罪的立法原意为维持公众秩序,均属普通法下的罪行,「共同犯罪」原则适用于两罪,而协助或鼓励干犯有关罪行的人士,有份造成对公众秩序的破坏,罪责与主谋相同。

上诉庭引述律政司一方陈词指,非法集结及暴动行为,在当今具高流动性的性质,涉及无数参与者扮演不同角色,有时甚至有明显的分工,包括:有人充当主脑遥距控制行动;有人负责为出资;有人就以打电话或在社交媒体散播讯息鼓励或宣传暴动;亦有人担当后援例如收集防护装备、砖头及汽油弹;有人负责监视现场情况,就警方的行动通风报讯;亦有人会驾驶车辆接载参与非法集结或暴动的人离开现场。以上人士均属于合谋犯罪原则下的参与者。

上诉庭认为,如果「共同犯罪」不适用暴动和非法集结罪,这些人士就毋须为自己行为负刑责,造成法律真空,损害维护公共秩序的公众利益。上诉庭不认同「共同犯罪」原则会造成滥告,因为如果和平示威活动演变成暴动,除非有客观环境限制,否则参与人士应尽快离开现场,如果不离开,已并非参与和平集会,需要就犯罪活动负刑责。

构法律真空 损维护公共秩序的公众利益

对于辩方质疑,现今WhatsApp、Telegram、Facebook等社交媒体被广泛应用,公众对非法集结或暴动活动发表评论、传送讯息,甚至只是「赞好」帖文,可能都会被视为协助犯罪,打击言论自由。上诉庭说,言论自由并非绝对,以言论自由做掩饰,鼓励或宣传暴动,如有足够证据,亦属共同参与犯罪。他们亦不再可行使言论自由的无辜者,而是超越界线成为一名非法集结或暴动罪的犯案者。

夫妇被告汤伟雄(38岁)和杜依兰(41岁),以及现已17岁的李姓女生,被控于2019年7月28日在德辅道西近西边街一带,连同其他人参与暴动。原审法官裁定他们暴动罪不成立,而汤及杜就无牌管有一套无线电对讲机各被罚款一万元。

您可能有兴趣:

1
德国拘4人涉为中国从事间谍活动 中方冀德方停止借所谓「间谍风险」搞反华政治操弄

2
英国起诉2男子涉当中国间谍 中方促停止自导自演政治闹剧

3
5人疑非法横越英伦海峡期间死亡

4
金正恩指导超大型火箭炮部队核反击模拟演习

5
迪拜国际机场跑道水浸 中国总领事馆紧急处理求助 阿联酋突降破纪录暴雨酿1死

6
美国拟实施新一轮制裁伊朗导弹计划

7
中美防长18个月以来首正式对话 董军称两军应构建开放务实合作

8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明起排放第5轮核污染水

9
中国出口电动汽车缓解全球通胀压力 习近平称中德要客观看待产能问题

10
传以色列将有力回应伊朗攻击

11
李显龙卸任总理后担任国务资政

12
日本外交蓝皮书5年以来首度写入中日战略互惠关係

13
以色列未决定如何回应攻击 王毅:相信伊朗能够把握好局势

14
澳洲悉尼男子笔刺东正教主教酿4伤

15
德国总理朔尔茨转抵北京 料今晤习近平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