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04月 25日
星期四
   | 氣 溫 : 25 度
搜尋新聞
簡体中文
即時新聞 視頻新聞 要聞港聞 社 評國際兩岸 財 經 娛 樂 體 育 馬 經 副 刊 昔 日

港2003年爆發沙士 曾推「本土經濟」
發佈日期 : 2020-06-09


【本報記者報道】在董建華擔任香港特首年代,於2003年爆發沙士疫情,經濟急劇惡化,時任財政司司長梁錦松亦提倡推出「本土經濟」,與今天內地的「地攤經濟」有異曲同工之妙。

據梁錦松當時解,「本土經濟」由來已久,顧名思義,屬特區內部經濟活動的一部分,是經濟體系的重要環節之一。「本土經濟」與市民的生活息息相關,範疇遍及文化、體育、康樂、個人及各類型小商販服務等。「本土經濟」具有四個特點:形式多元化,具本地特色,能提供就業機會,和助長本地消費。

梁指出,除了較外向型經濟活動之外,與巿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本土經濟」活動亦十分重要,是本港整體經濟發展的重要一環。相信大家會同意,在經濟放緩,失業率高企的時候,政府更加需要大力推動本土經濟的發展,刺激內部消費,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政府在推動「本土經濟」發展方面的方針是:以市場為主導,透過政府提供政策及設施的便利,積極發揮民間智慧,催化多元「本土經濟」活動。具體而言,「本土經濟」活動建基於市場的自由營運,並透過私人投資和落實。政府不應亦不會直接參與其投資、決策或營運。政府主要擔當鬆綁、促進和協調的角色。就此,政府可以提供的協助,包括在可能範疇內放寬政府的一些政策、規例或有關土地用途的規定,提供基本和配套設施,協助宣傳推廣,以營造更有利於「本土經濟」活動發展的環境,為市民及營運者提供更多方便。政府會運用現行資源和人手,落實鬆綁、促進和協調的工作。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