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港聞部報道】特首林鄭月娥提出加快規劃,運用《收回土地條例》收回新界棕地等三類私人土地,而規劃署將優先檢視160公頃的新界棕地,另外政府亦將收回茶果嶺村、牛池灣村和竹園聯合村寮屋區的私人土地。政府聲稱,計及新發展區等項目,目前已知會收回的私人土地約700公頃,政府預期未來五將可以收回400多公頃土地,以作為公屋、綠置居、居屋及港人首置上車盤等房屋發展。不過,有立法會議員批評,上述說法只是把過去原本發展計劃的收地數目再數一次,毫無新意,有濫竽充數之嫌。
本身是房委會成員的民主黨立法會議員尹兆堅形容,政府上述說法是「篤數」,只是將過去原本發展計劃的收地數目再數一次,毫無新意,反映政府「無貨賣」,無法增加新增土地供應。他並關注政府以《收回土地條例》收地,到底會否藉這些分散的收地項目協助發展商掃除發展障礙,為周邊的發展商土地升值鋪路。他會要求發展局交代,防止出現利益輸送。
特首林鄭月娥昨日發表的施政報告,土地及房屋政策為其重點,強調會加快規劃,並運用《收回土地條例》和其他適用條例,收回三類私人土地作公營房屋及首置和相關設施發展,當中包括具發展潛力,但未納入新發展區或其他發展項目的土地,這類土地大部分也是屬私人擁有的新界棕地,估計約450公頃,這些土地較接近現有新市鎮和主要公路且面積較大,包括位於屏山及藍地一帶棕地,規劃署會優先檢視當中160公頃較接近現有基建設施的棕地可否作公營房屋發展,以便今年底開展進一步技術評估。
#優先檢視160公頃新界棕地發展
另外,政府會收回位於各區法定分區計劃大綱圖上已規劃作高密度房屋發展,但因為各種原因如業權分散或基建限制,故仍未有發展計劃,但評估後認為適合作公營房屋發展的私人土地。至於第三類要收回的土地,則是位於市區並適合作高密度房屋發展的茶果嶺村、牛池灣村和竹園聯合村寮屋區的私人土地,以加快發展這些合共七公頃的市區用地,重建為以公營房屋為主的新社區,並透過按政策的補償安置,改善寮屋居民的居住環境。
林鄭在施政報告中指出,除上述的新增收地項目外,政府引用《收回土地條例》的收地工作將接踵而來。計及剛動工的古洞北/粉嶺北新發展區、陸續上馬的洪水橋/厦村和元朗南大型發展項目,加上多個公營房屋計劃及其他公共工程,目前已知會收回的私人土地約700公頃,預計400多公頃會在未來五年收回,遠多於過去五年收回的20公頃。
#將收回茶果嶺村等三個寮屋區
政府消息人士指出,當局會「先規劃、後收地」,即是先研究土地是否適合發展公營房屋,然後才收地,以符合條例中收地要作公共用途的要求,以免受法律挑戰。另外,當局會進一步壓縮技術研究時間,目前土地研究工作至平整至少需時八年,冀可減到五至六年,同步進行土地研究及基建研究。
至於政府收回三個巿區寮屋區的私人土地,政府消息人士指出,茶果嶺村、牛池灣村和竹園聯合村寮屋居民分別內400多戶、200多戶及數十戶,政府考慮安置受影響居民到啟德公屋單位,而茶果嶺村佔地最大,約4.15公頃,可提供3,300個單位;牛池灣村約兩公頃,可提供約2,400個單位;竹園聯合村則可提供約600個單位。有牛池灣村居民表示,即使獲安置也不想政府收回土地,因在當地居住了數十年,感到不捨。 |
您可能有興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