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法庭組報道】律政司因應自2019年11月起,針對法官及裁判官等司法人員的「起底」及滋擾情況日漸嚴重,昨向高等法院申請有關臨時禁制令。高院昨緊急開庭處理,法官高浩文聽取律政司代表陳詞後,立即頒發臨時禁制令,禁止任何人非法披露司法人員及其家人的個人資料,以及禁止任何人對司法人員及其家人作出恐嚇、騷擾、威脅等,禁制令即時生效至11月13日,案件當日再訊以決定是否延長禁制令。
近月有人在公眾地方侮辱司法人員,包括時任東區法院裁判官何俊堯及高等法院法官彭寶琴等。在一些網上討論區,不難找到多名法官、裁判官的姓名及相片。揚言要將他們及家人「起底」。在一個通訊軟件群組內,有人張貼區域法院法官郭偉健、裁判官吳重儀、法官何俊堯、裁判官水佳麗等的住址,身份證號碼及電話等。
禁令涵蓋逾百人
據悉,由去年11月起,警方留意到Telegram及連登討論區出現司法人員的個人資料遭洩露的事件。至今被發現的「起底」貼文超過90段,雖然部分貼文在短時間內被刪除,但亦難阻網民轉貼相關的個人資料。受影響的司法人員及其家人,除收到滋擾電話外,亦有被人冒認身份申請服務。有關行為對司法獨立公正造成嚴重影響,律政司遂提出申請,要求禁制有關行為。
有關臨時禁制令的涵蓋範圍包括逾百名司法人員,而針對的對象則為任何作出上述違法行為的人士。法官將案件押後至11月13日,屆時若有人反對有關禁制令,可向法庭提出申請。
律政司表示,自去年11月,社交媒體平台出現大量針對司法人員及其家屬的「起底」活動,此等活動近月持續出現,完全不可接受。正如法院在最近一宗藐視法庭案件的裁決指出,「起底」本身可構成犯罪活動;任何針對司法人員及其家屬的違法行為均不會被縱容。法律界立法會議員郭榮鏗表示,所有人都應尊重法庭的禁制令,但他擔心今次的禁制令會太寬和太模糊,質疑如果市民批評法官,會否違反禁制令,希望可以有清楚解釋。 |
您可能有興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