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報道】聯合醫院疫情大爆發,累計12名病人及7名員工染疫,當局會發出強制檢測,規定所有員工,以及曾於12月15至27日到過2D病房或深切治療病房的人,均要強制檢測。醫院附近的球場今日(28日)起會設立流動採樣站,將運作至本月31日。醫管局總行政經理(質素及標準)劉家獻指出聯合醫院2D病房,有大約6、70名醫護及病人需要檢疫隔離,承認醫院服務或需延後。本身是聯合醫院內科及老人科駐院專科醫生的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馬仲儀表示,內科的人手及病床數目減少,預料病人在急症室等候上內科病房的時間會延長。
劉家獻表示,聯合醫院2D病房,有大約6、70名醫護及病人需要檢疫隔離。而19名染疫病人中,有一人(編號8377)情況危殆。劉透露,聯合醫院群組中,7名受感染的醫護人員都曾與84歲女病人超級傳播者有接觸,例如抽血、餵食、洗傷口、清潔等,當中有一名抽血員、4名護士、2名病房助理。
84歲超級傳播者入院前已感染 做漏檢測
政府專家顧問、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出席電視台節目時指出,估計超級傳播者84歲女病人在入院前已受感染,但入院首次檢測假陰性,其後進入非負壓病房,每小時換氣次數不足12次,病房內亦不用佩戴N95口罩,故可引起超級傳播,他認為與感染控制措施沒甚關係,反而與入院時檢測有關。袁國勇說,前晚新確診的病人也是在聯合醫院懷安科2D病房留醫。他說如果病毒是經空氣傳播,病床在病區外走廊的兩位病人,及在附近護士室工作的護士也會受感染。
袁表示,追蹤調查仍進行中,不排除其他可能性,包括會否經接觸、飛沫、因無戴護目鏡而引起傳播,相信事件源自於空氣傳播。他說,最重要控制該病房的爆發,目前毋須即時為全院病人檢測。醫管局正檢討紓緩治療病房的探病措施,包括如何為探訪家屬檢測,檢視探病人數和時間。
袁國勇指出,其中一個受感染的抽血員有到不同病房工作,但當時有戴口罩,因此傳播機會不高,暫時看不到有立刻為院內所有病人做檢測的需要。他認為每個人都會疲勞做錯事,但能夠最有效防止院內爆發是要加強入院的檢測措施,保持警覺性。他透露,現時正考慮是否需要收緊入院的把關工作,包括研究要求恩恤探病人士先完成檢測。
基於聯合醫院爆疫,劉家獻指出,聯合醫院會在鄰近的球瑒設置流動檢測站,由今天起運作直至12月31日,方便員工檢測。另該院會在所有病房加設「高效率空氣微粒子過濾網」,改善空氣流通。
最少8醫生要檢疫 料上內科病房時間延長
馬仲儀表示,據她了解,要被送往檢疫的人士中,包括6至8名內科醫生及專職醫療人員,他們本身亦有其他工作,預料會影響門診服務。她說,同事心情沉重,有懷孕的同事亦要接受隔離。
對於當局會在聯合醫院附近球場設流動採樣站,讓其餘不需要接受強制檢測的職員採樣,馬仲儀批評局方的安排奇怪,因以往在醫院內有個案爆發,均是由院內實驗室直接做病毒檢測,現跑到流動採樣站做檢測,等候結果的時間長。就聯合醫院出現一名「超級傳播者」,7名職員受感染,馬仲儀說,該名病人是隱形患者,一直以來沒有嚴重肺炎徵狀,醫護人員為她做的是普通護理,沒有高危程序 ,至於他們是透過甚麼途徑感染就要再做分析。 |
您可能有興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