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港聞部報道】中文大學醫學院化學病理學講座教授盧煜明,於早年開創「無創性產前診斷」方法,分析母體血漿,從而及早預測胎兒是否有多種遺傳病。詎料此科研成果,衍生一宗官司案件,中文大學入稟高等法院控告一間科研公司,認為其侵犯了「無創性產前診斷」的專利權,據了解,由於因案件已進入司法程序,現階段中文大學不宜為事件作回應。
盧煜明教授及其團隊首創
案件中的被告是一間科研公司,早於成立於2014年,公司總部設在新加坡,在本港科技園和馬來西亞亦設有辦事處。據其網頁的資料稱,他們專注於在對亞洲人群影響最大的四個領域開發高級基因組檢測,並不只為臨床醫生提供分子水平的醫療狀況分析,更為診斷提供諮詢。
「無創性產前診斷」是在1997年,由中文大學醫學院李嘉誠醫學講座教授兼化學病理學系系主任盧煜明教授,及其科研團隊首創,他們率先發現孕婦的血漿記憶體有胎兒的脱氧核糖核酸(DNA),透過分析母親血液中的胎兒DNA,診斷胎兒有否患上唐氏綜合症,取代過去入侵性的抽絨毛或抽羊水檢查;而在過去19年,盧煜明證實透過分析母體血漿裡胎兒的DNA分子,可作產前診斷及血型基因定型。
在2012年,盧煜明教授及其團隊更推出一項名為「敏兒安T21」的「無創性唐氏綜合症產前診斷」臨床服務,此測試採用先進的DNA測序技術,直接從母親的血液樣本進行分析以檢測唐氏綜合症;並以分子計量及基因測序技術,檢測胎兒有否不尋常的染色體。隨著其研究成果獲世界各地其他團隊驗證和支持,並對其高度精確的特質予以肯定,「無創性唐氏綜合症產前診斷」已於2011年底率先在香港和美國臨床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