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報道】警務處昨天(1月27日)舉行記者會,總結過去一年的罪案情況。其中,詐騙案急增,2021年錄得19,249宗,較前年上升達23.8%,逾七成與網上騙案有關;升幅主要來自「援交騙案」、「網上情緣騙案」、「投資騙案」及「網上求職騙案」,共錄得8成至3倍半的升幅。警方留意到「電話騙案」的苦主漸趨年輕化,近半數介乎18歲至40歲,以及擁有大專或以上學歷。警務處處長蕭澤頤形容「很多無辜市民受騙,把畢生積蓄貢獻給騙徒,甚至部分人要按樓及借貸」,他強烈呼籲大家要互相提點,提防騙子。警方將於下周二(2月1日)起舉辦「防騙月」,再加強宣傳防騙訊息。
香港於2021年的整體罪案數字是64,428宗,較2020年增加1,196宗,微升1.9%,詐騙案錄得顯著的升幅。顯著的升幅,去年錄得19249宗,較2020年增加3696宗,當中超過7成與網上騙案有關。升幅主要來自「援交騙案」、「網上情緣騙案」、「投資騙案」及「網上求職騙案」,錄得8成至3倍半的升幅。
女子網戀「金融才俊」失1800萬
蕭澤頤表示,騙徒手法層出不窮,市民大眾一不留神就墮入陷阱,遭受損失。他舉例,其中一名受害人經「通訊軟件」認識聲稱為「金融才俊」的騙徒,受害人誤信騙徒噓寒問暖的甜言蜜語,在從未見面下墮入愛河,騙徒取得信任後隨即誘騙受害人下載一個虛假應用程式進行投資,受害人不虞有詐,先後多次轉款共1,800萬元。
他指出,在持續的宣傳教育及打擊行動下,「網上購物騙案」、「電郵騙案」及「電話騙案」錄得半成至3成跌幅。
雖然「電話騙案」雖然減少53宗,但涉及的損失金額卻上升4成,高達8.1億元。去年年初有一名受害人接獲一名假冒「內地官員」來電,聲稱受害人身份被盜用,並牽涉一宗嚴重案件,需將存款轉賬給騙徒「自證清白」,並告知檢查完成後會全額發還。受害人聽從騙徒指示,5個月內先後被騙走超過2.5億元,是歷來單一最高損失金額的「電話騙案」。
電騙略減少 苦主損失金額反增40%
蕭澤頤特別指出,受害人亦趨年輕化,主要介乎18歲至40歲,佔48%。而40%受害人擁有大專或以上學歷,亦是最大的受害群組,涉及教育界、法律界從業員,「騙徒編造嘅謊言聽起嚟疑幻似真,就算係年青、高學歷嘅專業人士呢,只要稍有疏忽,或者唔夠冷靜呢,一樣係好容易受騙。」
此外,「投資騙案」涉及的損失最多,超過33億元,當中包括5宗已被偵破,涉款超過20億元的大額騙案。
投資騙案涉及損失最多 逾33億元
警方去年亦與各地執法機關開展一連串情報主導的聯合行動,瓦解多個跨境詐騙集團,涉及超過260宗在港發生的網上騙案及「電話騙案」等,拘捕85人,並凍結達5,000萬元資產。此外,警方去年協助阻止了218宗騙案發生,較2020年上升1倍。「反詐騙協調中心」的「18222防騙易」熱線亦繼續協助減低受害人損失,在833宗騙案中,成功攔截23億元騙款。
蕭澤頤表示,針對騙案,警方除了加強執法外,亦會加強防騙宣傳,做到防患未然。下星期二(2月1日)起,警方就會舉行「防騙月」,舉辦不同形式的防騙宣傳活動,以提高市民對不同種類騙案的認知及應對方法。他說:「防騙最重要就是警民同心!」 |
您可能有興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