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12月 09日
星期六
   | 氣 溫 : 23 度
搜尋新聞
簡体中文
即時新聞 視頻新聞 要聞港聞 社 評國際兩岸 財 經 娛 樂 體 育 馬 經 副 刊 昔 日

心理學家指騙徒扮好人 受害者愈自信反而累事
發佈日期 : 2022-09-22

警察臨床心理學家胡展鵬。

【本報記者報道】本港今年首7個月錄得956宗電話騙案,較去年同期上升六成,損失金額高達4.7億元。警方指出,騙徙善於運用「社交工程」技巧,增加詐騙電話的「可信性」。

警方指,騙徒透過不同渠道,例如網上社交平台進行資料搜集,得以獲取受害人的稱呼等。然後在行騙過程中導出受害人資料,令受害人相信騙徒為可信賴的機構人員或者相熟的親友,令受害人放下戒心。繼而係行騙過程中以不同籍口或者以謊言建構出可信的情境,等受害人感到恐慌或緊張,而喺一時大意之下,將個人資料、銀行賬戶密碼等,或金錢奉上。

警察臨床心理學家胡展鵬昨形容騙徒懂得掌握受害人心理,有如「捉棋」一樣。受害人每個反應,騙徒都會猜到,故市民絕對不應該跟對方展開任何對話,否則就好容易會跌落陷阱。

胡展鵬又指騙徒可能會用不同的「心理戰術」去欺騙、恐嚇受害人,其中包括:「建立權威」、「要求保密」、「定時報到」,要在受害人心目中建立一個有可信性、威嚇性嘅形象令到佢哋有恐懼,要孤立受害人,防止佢哋同其他人聯絡,令佢哋感覺被監視、增加心理負擔。騙徒會強調事件有「嚴重性」、「迫切性」、洗白機會「一瞬即逝」,要向受害人步步進逼、「得寸進尺」,令他們無時間考慮。騙徒亦都會「偽裝關心」受害人,令佢哋感覺被關心,甚至有被愛嘅感覺。


胡展鵬又指,受害人不有一些非理性行為,原因就係騙徒用以上嘅手法令到受害人信服,結果產生心理學中「確認偏見」(Confirmation Bias),令到受害人選擇地去尋找證據去證明佢哋嘅觀點係啱嘅,而忽略其他人嘅意見或者警告。

胡展鵬續稱,部份受害者是受過高等教育,有在企業高層。他們被騙最大原因是之前已聽到不少防騙資訊,覺得唔關自己事,過份有自信,所以不會留意騙徒。

胡展鵬表示,除咗係金錢上嘅損失,受害人亦都會出現許多負面情緒與精神、心理問題,他們會自責,不敢向身邊人透露,疏遠身邊人,最後可能會自殺,走向不歸路。

您可能有興趣:

1
發展局:國家安全必定屬於公眾利益考慮 各國駐港領事館續期 須外交部駐港公署批准

2
紅山半島涉潛建 發展局:地契續期與執管行動分開處理

3
楊潤雄稱重置科學館僅為初步構想

4
香港與沙特簽備忘錄招商引資 深化合作關係 FII峰會李家超推廣香港是「超級增值人」

5
維港投資周凱旋:李嘉誠2021年1月稱「山雨欲來」 投資宜保守

6
失業父親為仔開學借8萬 償還近16萬仍未還清欠債 警方搗高利貸集團拘22人年息近3000厘

7
警拘2騙徒呃商人400萬元泰達幣 旺角租舖扮兌換店 用練功券偽鈔

8
涉食肆偷信用卡 警拘3男

9
順利邨「警癡」冒警 當街截查身分證被捕

10
文體旅局:辦特色活動及打卡點 提高服務質素 政府牽頭搭台續辦盛事推動本地消費

11
西九文化區辦首個聖誕市集

12
內地電動車電池企業寧德時代進駐科學園

13
滙豐及恒生明年增產假至20周

14
世茂集團境外債重組取得進展 擬減債60億至70億美元

15
曾因販毒罪被判監16年 法官稱案底差劣 地產商榮國企業創辦人之子管有危險藥物罪成囚22個月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