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12月 09日
星期六
   | 氣 溫 : 23 度
搜尋新聞
簡体中文
即時新聞 視頻新聞 要聞港聞 社 評國際兩岸 財 經 娛 樂 體 育 馬 經 副 刊 昔 日

律政司向終院申上訴許可 指海外大狀參與違立法原意 黎智英聘英御狀抗辯官押下周一裁決
發佈日期 : 2022-11-26

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張舉能聽畢三方在庭上作出的陳詞。
Tim Owen(右二)步出終審法院。
Tim Owen(右二)戴上黑色口罩。
圖為黎智英。
圖為終審法院。
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張舉能聽畢三方在庭上作出的陳詞。
Tim Owen(右二)步出終審法院。

【本報記者報道】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被控《港區國安法》串謀勾結外國勢力等罪,法庭上月批准英國御用大律師Tim Owen代表黎智英抗辯;律政司兩度申請反對但敗訴,遂決定直接向終審法院的上訴委員會申請上訴許可。終院昨開庭處理。律政司力陳國安法源於內地刑法,海外律師難以協助法庭詮釋;終院法官則質疑,國安案仍須依循本地法例及普通法原則,應視乎每宗案件考慮,不宜「一刀切」處理。終院押後下周一(28日)頒下判辭。

案件由由首席法官張舉能、常任法官李義及霍兆剛審理,代表黎智英的Tim Owen昨亦到庭旁聽。律政司由前律政司司長袁國強代表。黎智英一方由資深大律師彭耀鴻代表。

律政司一方指出,每個國家各有自己視為重要的價值,其他國家的人或會有誤解,甚至視為威脅。他強調《港區國安法》性質獨特,牽涉內地的社會及政治背景,亦是基於本港出現社會動亂而立法,即使Tim Owen在其他領域上有豐富經驗,但由於他對中國國家安全概念缺乏認識,因此他不可能對此議題有重大貢獻。

律政司又指,雖然本案暫時不涉國家機密,但現時還未知辯方會否加入新證據。首席法官張舉能質疑,法庭難以揣測會否有新證據,若律政司希望禁止所有海外律師處理國安案,應列出在何特定情況下可批准海外律師申請。

法官質疑能否「一刀切」拒海外律師來港

常任法官李義質疑,法庭應視乎每宗案件的情况而定,而非「一刀切」拒絕海外律師來港。律政司同意,但強調國安法源於內地刑法,而本案審訊的要點是如何將國安法融合於本地法律,除非該海外律師熟悉兩套法律制度,否則「其陳辭可能危險,甚至適得其反」。

就上訴庭當初駁回上訴時,提到需顧及公眾認知,要公眾覺得審訊是公平進行。律政司反駁指,法庭要考慮的應是公眾利益而非公眾認知,上訴庭的考慮是錯誤。

律政司表示,本案是首宗申請海外律師來港處理國安法案件的申請,對未來的國安法案件影響深遠,終院愈早訂下指引就愈好,這亦符合公眾利益,議題是有合理可供爭辯之處。若終院最終批出上訴許可,可以在12月1日黎智英案開審前召開聆訊,或讓控辯雙方向高院申請將黎案審訊押後約1星期。

黎智英一方則反駁,律政司的陳詞沒有指明高院法官有任何地方原則性犯錯,而且各地的法律均有其獨特之處,法院可以透過外地律師了解其他地方有關國安的議題,這亦符合一國兩制精神,黎的一方又指,本案不涉國家機密,強調公眾觀感是公眾利益的一環,認為高院考慮正確。他形容,若律政司以「避免國家機密外洩」為由,拒絕 Tim Owen 參與本次審訊,是一種「侮辱」,因他的專業操守仍被當地約束;他又說,即使是本地律師亦不熟悉內地國安法,可見律政司的理據並不充分。

您可能有興趣:

1
發展局:國家安全必定屬於公眾利益考慮 各國駐港領事館續期 須外交部駐港公署批准

2
紅山半島涉潛建 發展局:地契續期與執管行動分開處理

3
楊潤雄稱重置科學館僅為初步構想

4
香港與沙特簽備忘錄招商引資 深化合作關係 FII峰會李家超推廣香港是「超級增值人」

5
維港投資周凱旋:李嘉誠2021年1月稱「山雨欲來」 投資宜保守

6
失業父親為仔開學借8萬 償還近16萬仍未還清欠債 警方搗高利貸集團拘22人年息近3000厘

7
警拘2騙徒呃商人400萬元泰達幣 旺角租舖扮兌換店 用練功券偽鈔

8
涉食肆偷信用卡 警拘3男

9
順利邨「警癡」冒警 當街截查身分證被捕

10
文體旅局:辦特色活動及打卡點 提高服務質素 政府牽頭搭台續辦盛事推動本地消費

11
西九文化區辦首個聖誕市集

12
內地電動車電池企業寧德時代進駐科學園

13
滙豐及恒生明年增產假至20周

14
世茂集團境外債重組取得進展 擬減債60億至70億美元

15
曾因販毒罪被判監16年 法官稱案底差劣 地產商榮國企業創辦人之子管有危險藥物罪成囚22個月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