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港聞部報道】「填鴨式」教育或能增進學生知識,卻未必能完善人的性格,匯知中學透過全校義工服務成功撫慰兩名學生的心,讓她們反思過錯、重拾信心。其中一名獲獎學生冼嘉雯,自小是一個「小惡霸」,參加義工後令她反思己過,同時在照顧他人時也帶來成就感。匯知中學副校長鄭偉勁表示,校方向來推動「全校義工的概念」,每名學生必須在一年內最少參加10小時的義工,旨在讓學生接觸基層的市民,培養對義工方面的興趣。
曾惡意弄花車輛賠10萬
該校兩名女學生獲義工發展局青年義工領袖獎,兩人同屬中六級新移民學生。其中一名獲獎學生冼嘉雯,出生於富裕家庭卻自小是一名「小惡霸」,曾聯同童黨惡意弄花車輛而需家人賠上10萬元,又曾因整蠱祖母而把她的厚底防滑拖鞋偷換成普通拖鞋,最終令祖母起身落床時跌倒並傷及尾龍骨,更須入院接受手術。 冼嘉雯首次接觸義工,曾參加過採訪殘障人士、派發蔬果予基層人士等,當中的經歷令她反思己過,同時在照顧他人時也帶來成就感,她表示,「學習叻不代表你好出色,但不是只看學習,而在另一方面表現得出色給家人看,令家人知道她也可以跟姐姐差不多。」
另一名得獎女生詹晨希,自小父母離異,她跟隨父親生活,父親在不同城市做生意,令她曾在湖南、廣東等多地生活,恍如四海為家,加上父親經常不能回家,關係疏離。她自言,成長時欠缺父母的愛,性格比較內向、獨立。
找到自己的角色與價值
在義工工作中,她找到自己的角色與價值,期間曾去保安道街市收集棄置蔬果,受到不少人的白眼,最後收到140斤蔬果、豆腐,派發時發現原來許多基層人士非常需要這些蔬果。詹晨希希望日後能做社工幫助更多人。
匯知中學社會服務統籌註冊社工何綺雲表示,義工發展局青年義工計劃共有20間學校參與,每間學校會派出15至20個學生,匯知中學則派出15名學生參加,當中有兩名同學得到獎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