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港聞部報道】有病人組織對於香港中文大學醫院工程表示高興,認為增加床位可以紓緩現有的醫療服務壓力;更認為在長遠而言,本港的醫療服務必需在硬件及軟件方面繼續提升,興建新的公營醫院,亦要有足夠的醫療人手配合,以應付日後龐大的醫療服務需要。
香港病人政策連線主席林志釉昨日接受《成報》時表示,香港人口老化情況嚴重,或會為未來的醫療服務增添龐大壓力,所以本港的醫療服務絕對有需要在硬件及軟件方面提升。他對於香港中文大學醫院終於動土表示歡迎,認為這間醫院或會是「及時雨」;由於醫院落成後會提供17科醫療服務,相信令更多人受惠。
人手不足為多年「死結」
對於醫生人手方面,林志釉認為,這是一個多年來的「死結」,雖然有關醫科學位近年有所增加,不過需求仍然殷切。
雖然香港大學有份合作的私家醫院──港怡醫院,預計會在明年3月底開業,不過,林志釉認為,私家醫院現時只有4,000多張病床,明白到即使是新醫院亦不可能「一次過」增加數千張病床,所以即使港怡醫院在明年3月底開業,情況也未必會即時改善,需要慢慢觀察。他認為,現時唯有建設新的公營醫院,及在現有公營醫院增加床位,才可以進一步紓緩本港的醫療服務所面對的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