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身教樂】文:葉建源
上世紀七十年代,經濟起飛,我們開始有一點錢買書,有心人開始辦書展。 我第一次參與辦書展,是在1977年,當年吳呂南帶領藍田青年中心與區內兩所中學合辦「藍田中文寫作比賽」,配合活動之一就是辦書展。整整40年前了,那時候,我還是個甚麼都不懂的中四學生,但藉此學會了一點辦書展的方法。 兩年後,我讀中六,擔任學校的中文學會主席。我向老師建議在學校裏照辦一個書展,向旺角的閣樓書店借書到校展出,用低廉的折扣賣給同學。想不到保守的老師不肯答應,更說我們這些學生不諳世事─世途險惡啊,很多書都有政治色彩的呀─無論我們怎麼央求,都堅決不批准!那時正值金禧罷課,還有保釣、艇戶等社會事件,他大概真的很擔心,連課外書也不敢讓我們看。 徬徨無計之際,同學和青年中心的朋友建議向兩間大學學生會主辦的青年文學獎求救,改在社區舉辦書展。同時,吳呂南離開之後的青年中心也對文化失去興趣,同學們建議打小童群益會圖書館的主意。想不到,兩個主意都出奇地順利,我們一群中學生便打着第六屆青年文學獎的旗號,在藍田東區社區中心五樓的小童群益會圖書館,舉辦了一個規模不小的藍田書展。 我們辦書展並非只是擺賣圖書,還要向街坊推薦好書,因此不僅在現場推介,事先也編印一張兩頁的書介,A3大小,免費派發。這薄薄的一張書介,由中大讀書的梁永堅帶領我們羅列一二十本書,每人各自介紹一本。回想起來,我們這一群高中學生只讀過幾本書,竟胆敢向社會推薦,也真的可謂天不怕地不怕! 辦活動要錢,印海報,編書介等等,都是開支,怎辦呢?我們便跑到後山去找藍田街坊福利會的楊國堯理事長,請他捐了500大元,解決了經費問題。 不過,我們這些年輕人空有滿懷熱情,沒有想過太多經營的事。書展到底賣了多少書已無復記起,卻很記得,借出圖書的書店負責人事後十分懊惱,幾十箱書運來運去,不但要運輸費,而且損耗非輕,一場書展下來,書都變老了。他的埋怨,當然得不到我們這些滿懷熱情的年輕人的共鳴。直到如今,年紀漸長,才對他的埋怨有另一番體會。 40年了,這歷史的小漣漪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藍田東區社區中心早已拆卸,這段記憶也終會完全埋沒。不過,誰知道當年的讀者買了書後,會不會各自牽引出更多的故事?我只知道,小童群益會藍田圖書館的有心人吳文光先生組成了一隊義工,編印了許多期《書介》,讓那個小小的漣漪持續了好幾年。 |
您可能有興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