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屋輪候家庭數目接近30萬大關,三年上樓期已成絕唱,輪候上樓時間不斷延長之際,房屋署建議調高申請公屋的入息限額和資產限額。根據建議,入息限額整體調高2.6%,單身申請人月入上限調高至11,540元,三人家庭維持22,390元不變,四人家庭就提高至27,920元。至於資產限額,則跟隨甲類消費物價指數變動,調高1.6%。房屋署估計,約有14萬個私人樓宇住戶符合新的入息資格,當中包括了現已申請的住戶。如果有關建議獲通過,新的入息限額在4月起實施。 本報港聞部報道
截至去年12月底,已有28.29萬個家庭輪候公屋,分別為155,100宗一般公屋申請,以及約127,800宗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4.7年,當中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2.6年。
四人家庭增至27920元
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於下月5日開會,討論2018/19年度公共租住房屋入息和資產限額檢討。根據既定機制,公屋入息限額以住戶開支為計算基礎,當中包括住屋開支和非住屋開支,加上備用金。
文件顯示,在參考私人樓宇單位每平方米租金(以每平方米室內樓面面積計),1人來說,2016年第四季352元,2017年第四季為357元,整體數字由314元,增至321元,而甲類消費物價指數(剔除住屋開支)與去年同季相比的變動,去年第4季增加1.2%。名義工資指數與去年同季相比的變動去年第3季增加3.7%。
在計算所得的住屋開支後,1人的住屋開支,由2017/18年度檢討時的5,245元,增至2018/19年度檢討時的5,319元,增幅為1.4%,2人則微減1.4%,4人微升2.5%。
在非住屋開支上,甲類消費物價指數(剔除住屋開支)方面,2017年第四季的最新數字顯示有關增幅為1.2%;而在2017年第三季,名義工資指數的按年變幅(與2016年第三季相比)為3.7%。經計算後,1人來說,由2017/18年度檢討時的5,467元,增至2018/19年度檢討時的5,669元,增幅為3.7%,2人則上升3.7%,4人同樣是上升3.7%。
按既定公式調整後,大部分家庭人數(即一人、二人、四人及以上家庭)的入息限額,較其現行的入息限額均有所增加,但三人家庭的入息限額則略低於現行的限額。參考去年的做法、以往檢討公屋入息限額的經驗及調整入息限額的整體情況後,現建議把三人家庭的入息限額凍結於現行水平。
根據建議,1人家庭,入息限額由11,250元,增加2.6%至11,540元,4人家庭,由27,050元,增加3.2%至27,920元,至於資產限額,1人由24.5萬元微升至24.9萬元;4人家庭,由50.6萬元增至51.4萬元,增幅同樣為1.6%。若建議的2018/19年度公屋入息限額獲得通過,「富戶政策」下的入息和資產限額亦會作出相應調整。
無法估計多少額外申請
總體而言,建議的入息及資產限額較現行的限額為高,理論上應涵蓋較多住戶。然而,他們無法估計新的限額會令到多少額外住戶申請公屋。單就入息水平而言,按2017年第四季統計處綜合住戶統計調查結果,約有14萬個私人樓宇非業主戶(佔私人樓宇非業主戶總數的27.8%),會符合新的入息資格。然而,這數字包括了現已申請公屋的住戶,以及符合入息限額但不符合其他申請公屋資格的住戶。這些其他資格包括資產限額、是否在本港擁有住宅物業、居港年期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