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港聞部報道】近年學童競爭大,不少家長要求子女「贏在起跑線」。不過,部分商戶卻利用這個心理,不但借比賽之名推銷教材,甚至假借「學業問卷調查」之名,上門推銷,雖然消委會處理,但公司拒絕退款。
消委會接獲一宗個案,投訴人女兒經學校取得表格,參加填色比賽,接獲通知到A公司領取證書及贈品。抵達後職員為投訴人女兒免費評估語文能力,結果反映其英語能力較弱,職員遂游說投訴人購買約兩萬元的英語教材,稱能應付所有學校的面試。投訴人見公司內貼有不少家長的「好評」,於是答應購買。另外,職員又提醒投訴人如交回意見書,可獲贈超市禮券。
派員假扮「家訪」推補習
事後投訴人向學校老師查詢,老師指其英語教材無甚特別。投訴人指填色比賽不應暗藏推銷名目,懷疑公司以禮券吸引家長留下「好評」。投訴人投訴及要求取消交易,但A公司負責人拒絕退款,強調交易經投訴人同意。
消委會接獲另一宗投訴,有推銷員登門造訪,聲稱進行學業問卷調查,更正確說出投訴人兒子的名字、就讀學校及班別。投訴人誤以為是學校派員「家訪」,向對方透露兒子學習情況。推銷員隨即介紹功課支援服務,並着投訴人簽名登記,期間未提及收費。
投訴人指對方未有具體解釋服務內容,但單據上印有疑似福利機構的名稱便掉以輕心,豈料對方在投訴人簽名後要求收取費用,並稱費用較光顧補習班便宜,投訴人最終支付4,500元。
事後投訴人兒子稱未聽聞學校安排家訪,投訴人再向學校查詢,校方表示家訪前會先通知,亦不會委託補習公司代勞。投訴人多次致電B公司但未獲回覆,遂向該會求助。消委會未能直接聯絡B公司的負責人,對方只函覆否認銷售內容不實及拒絕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