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港聞部報道】科學館由今日開始舉行兩個全新特備展覽──「匠心獨運──鐘表珍寶展」與「絲路山水地圖展」,前者展出多組18和19世紀的鐘表珍品,向觀眾介紹其背後的歷史意義和科技成就;後者展示全長30米的《絲路山水地圖》,是一幅具有極高文物價值的歷史畫作。
「匠心獨運──鐘表珍寶展」將展出約120件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機械鐘表,當中大部分是清代西方傳教士從歐洲帶到中國的貢品,也有部分鐘表於清宮造辦處和廣州製造。此外,展覽重建了18世紀歐洲工匠的工作間場景,更得到倫敦科學博物館特別借出當時製造鐘表的工具,呈現鐘表匠工作時的情景。展覽除展出珍貴文物,還利用多項新媒體科技、電腦動畫、實物模型、互動展品等,以輕鬆活潑的手法向觀眾介紹中國古代的計時器、機械鐘表,以至近代原子鐘的科學運作原理。此外,科學館更特別為展覽製作一系列Whatsapp表情符號貼圖,歡迎使用Android版本流動裝置的市民,透過展廳內的圖示或「Google Play」免費下載使用。
明嘉靖為皇帝御覽而製
至於「絲路山水地圖展」展示全長約30米,寬60厘米的《絲路山水地圖》。地圖於明朝嘉靖年間為皇帝御覽而製,從東起甘肅嘉峪關,西至沙特阿拉伯麥加,當中標注了200多個地名,可見中國早於16世紀已對絲綢之路沿線地域有明確的認識。展覽還會透過多組互動展品和不同的模型,以及多幅於16至20世紀初繪製的中國和香港地圖,讓參觀者認識古代中西方對中國地理的認知,與各種地圖的功用和繪製方法。
兩個展覽均由康文署與故宮博物院聯合主辦,並由香港科學館和故宮博物院分別與倫敦科學博物館和香港歷史博物館聯合籌劃。「匠心獨運──鐘錶珍寶展」展期至明年4月10日;「絲路山水地圖展」則展至明年2月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