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报道】香港最新录得少于10宗的初步确诊个案,部份属源头不明本地个案。一名38岁外籍女子初步确诊,在中环冠君大厦上班,最后上班日为10月16日,三天后开始发烧。患者与家人同住在愉景湾倚涛轩,由她发病开始,全家人均没有外出。值得留意的是,早前确诊、源头不明个案的36岁男子(编号5343个案)同样在冠君大厦任文职,最后上班日为10月29日。衞生署表示,这两名患者工作的楼层及公司均不同。
该外籍女子直至前日自觉康復并希望上班,便到私家医生求诊及取样本樽,昨日交樽后发现阳性。她的病毒量高,CT值高于30,估计因为发病时间早,家人需入住检疫中心。由于她上班时自备餐盒,无同事需要检疫,衞生防护中心会到办公室派樽收集样本。
#巴裔家庭主妇曾到元朗湿街市
另一名初步确诊者,是一名42岁巴基斯坦裔家庭主妇,与家人居住在梁屋村翠苑。她平日多留在家,较少外出,但每周会去一次元朗湿街市。由于元朗有多于一个街市,因此中心需再向对方跟进。其CT值大于30。其丈夫为10月31公布的个案(编号5317个案),于上月19日到港,在酒店检疫,其第二个样本呈阳性。
二人在回港后无接触,女子到港后,在7月5日至18日于火炭骏洋邨检疫,当时的检测结果均呈阴性。她得知丈夫确诊后,11月5日曾带子女到博爱医院检测。衞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主任张竹君表示,该个案有几个可能性,包括为在外出时在街上感染的本地个案,亦可能于7月初已感染,但在检测中并未发现,直到现时再復阳,亦可能是女子与其丈夫有接触,但她已忘记。衞生防护中心已请求警方协助调查,暂无证据显示二人曾接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