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报道】转数快「可疑识别代号警示」已经推出,警方称,「防骗视伏器」的诈骗举报资料融入了「转数快」平台,在公众转帐时提供防骗警示,而市民如果「见到警示,就唔好过数喇」。
正当证监会在防骗工作上继续慢半拍时,警务处、金融管理局、银行公会、银行同业结算有限公司,连同44间本港主要零售银行及储值支付工具营运商,已经共同推出转数快「可疑识别代号警示」。简单而言,当市民透过网上银行或电子钱包过数时,如收款人的转数快识别代号,包括手提电话号码、电邮地址、转数快识别码,曾被举报为与诈骗有关,亦在「防骗视伏器」内标籤为「高危有伏」,转帐确认页面便会弹出高危警示。
警方同时提醒市民,就算在转数时未有出现高危警示,也不代表一定安全,这只代表暂未有市民就该识别代号作出举报。
至于金管局指出,当局一直与警务处、银行同业结算有限公司及业界,包括银行和储值支付工具营运商紧密合作,利用由警务处推出的防诈骗陷阱搜寻器「防骗视伏器」内的资料,为转数快支付交易设立警示机制。所有为个人用户提供以转数快识别代号作即时转帐服务的转数快参与机构,包括44家银行及储值支付工具营运商,都已经推出此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