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04月 24日
星期三
   | 氣 溫 : 25 度
搜尋新聞
簡体中文
即時新聞 視頻新聞 要聞港聞 社 評國際兩岸 財 經 娛 樂 體 育 馬 經 副 刊 昔 日

批鬥成「瘋」 教師難當 新政治常態下難守專業
發佈日期 : 2020-05-25


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今天將會召開特別會議,討論中學文憑考試歷史科試題取消一事,因考評局在教育局強大壓力下,上周已火速公布取消試題及如何處理考生評分一事,所以今天會議已變得無意義,亦可見所謂的「諮詢」與「協商」機制蕩然無存。教育局向考評局施壓取消試題,先例一開,讓政治凌駕教育以至學生前途,於香港而言不單弊多於利,更可說是有弊而無一利。在新政治常態下,教師如想保教席,只能視而不見或口蜜腹劍。

單單看今次捲入政治風眼的考試試題,其實毋須什麼教育專家,對於任何讀過歷史科、曾經考過公開試的人來說,這試題可說平平無奇,對於考生而言這樣的試題更可說是易答題目。題目提供的背景資料分別是1902年日本法政大學校長梅謙次郎的文章以及1912年黃興寫給日本政客的信函,而試題部分則主要是就着「1900-45年間,日本為帶來的利多於弊」這句話,問考生是否同意並按其所知作答;如果考生要穩守的話,大概都應該會搬出1937年至1945年日本侵華史實,並回答說「弊多於利」,而不會選擇走偏鋒說「利多於弊」。

可惜,在今天政治「上腦」的香港,在還未開始進行評核考生答案之時,如此簡單的試題也可以被乘機挪用來作政治工具;而令人更覺可悲的是,原本該恪守教育專業、持平地提出獨立意見的考評局,卻不顧考生利益而服膺於政治,據報決定支持取消試題。香港境況確實令人扼腕換頭。

一如香港大學教育學院榮休教授程介明先生所預料,教育界日後也許有更大的衝擊與挑戰,各個方面非專業的因素不由分說地滲進教育。教育界宜為此做好準備,思考如何在這新的政治常態下持守專業。

至於這樣的情況會持續多久?何時方可休止?可能連港府一眾教育官員心中也沒有底。畢竟,教育於內地當權者眼中,其主要功能一直被視為輔助管治的工具,因此近年每當社會出現了什麼問題,以至香港人尤其是年輕一代對內地愈益抗拒,便會歸咎香港教育、甚至某一學科出了問題,那管一代人的思想與文化,成因複雜,尤其是在今天互聯網已成新一代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份。今次的試題事件,並非偶然,只是過去幾年內地對香港教育不滿的延伸,不同的是過往還只限於口誅筆伐,這次則是「出口」並「出手」。

事實上,教育界內已彌漫着一股人人自危的情緒。一如本報報道,教師已擔心在個人社交帳戶上的言論,隨時被拿來政治清算,因此老師們已思考甚至已動手清理個人社交帳戶的留言,免得日後被無限放大、被人整治。而教師倘若參與合法的遊行示威,一旦因為衝突被拘捕,即使未曾被定罪,更有可能失掉「飯碗」或難以尋找新的教育工作。

據聞,近日學校便接獲教育局發出的通告,說明在聘請教學及非教學人員時,除了要確定聘任者沒有犯下性罪行,更要查核對方是否有刑事定罪紀錄或是否涉及任何在進行中的刑事訴訟或調查,包括被警方逮捕或拘捕。換言之,過去一年在遊行示威中被捕的老師,那管是否已被正式起訴,那管香港法律制度理應相信無罪推定,但他們已因此而有可能失去了教席。

在今天的政治環境下,教師在個人言行上既要步步為營,而在教學上還要政治絕對的正確,在不符合當權者立場的議題上,一句「沒討論空間」,任何質疑已仿如天地不容。如此教育環境,在是與非面前,如何教導新一代?或許就只得如魯迅《立論》所說,大家只得不停地「哈哈!嗬嗬!嗬嗬嗬...」

您可能有興趣:

1
開發應用程式絕非為趕潮流 政府部門須從實際角度出發

2
朔爾茨任內再訪華 中德兩國細談合作

3
貨品價格大不同 做個精明消費者

4
中東地區戰火連綿 各方應該保持克制

5
全運會粵港澳合辦 如何呈現讓人期待

6
屋宇署早年發出消防安全指示 華豐大廈16年未遵辦讓人詫異

7
黃錦星任內籌備垃圾徵費工作極為鬆散 一味靠吹欠細節 指定袋重新招標淪笑話

8
科考破冰船遠道而來 市民親睹感受大不同

9
中國東南亞影響力漸增 地區對美國信心正下跌

10
法國外長就任後首訪華 反映中法深化交流合作

11
數碼港5大缺失釀資料外洩 外界感詫異的確無可厚非

12
市民投資前須做足功課 如有懷疑尋求專業協助

13
壓力爆煲 不分貧富 留港長者精神健康惡化不容忽視

14
老鼠突然殺出嚇煞市民 無鼠百分比難量化恐懼

15
雙節長假料迎出境高峰 港人外遊勝在物有所值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