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在新疆設立「再教育營」,關押大批維吾爾族人,引發國際社會關注。歐盟近日宣布就新疆人權問題制裁四名中國官員,今次是自1989年六四事件實施武器禁運後再次對華實施制裁,意味中歐關係已陷入低潮。歐盟一直在美中關係之間採取曖昧的態度,所以中國利用此空間,企圖以經濟誘因離間美歐關係,孤立美國。然而,隨着中國在新疆等人權問題上受西方高度關注下,素來崇尚普世價值的歐盟,面對國民的壓力,已難以再經濟掛帥,不就該些問題發聲,堅持立場。中國內地發動席捲三地抵制拒用新疆棉花的企業,如H&M首當其衝,此股形勢必把加速歐盟與華關係惡化。中國面對涉疆問題亦必定堅定地反對,不會有妥協餘地。當棉花問題急速發酵下,各企業必須盡快重訂市場策略,避過風眼。
歐盟點名了新疆警方的四名頭面人物,以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公安局,對其課以「禁止進入歐盟」與「凍結在歐盟資產」的制裁。這對於沒有在歐洲銀行存錢習慣及外遊官員的中方人員,僅具備象徵意義,一道虛招。雖然實質作用不大,但意義重大。歐洲人在人權等立場比美國更有原則及堅持,若不走出這一步,歐盟就失去維護人權的立場,違背馬格尼茨基人權法,再沒有資格談論普世價值。事實上,歐盟決策機構要在對華關係上大轉彎,要經過內部艱巨溝通,德國的默克爾一直對華採取綏靖政策,所以歐盟一度與美國各行其是。
新疆是世界主要棉產地,國際上很多知名服裝品牌,都是新疆棉花、紡織品、纖維製品的採購商,新疆棉花佔據BCI組織成員企業棉花供應的20%。今年初,特朗普政府已經宣佈禁止從中國新疆進口棉花和番茄,以及所有用這些原料製成的產品。瑞士良好棉花發展協會這份聲明稱,BCI已決定暫停在新疆發放BCI棉花許可證,應是此事的延續。
近日,新疆棉花問題被內地炒熱,藝人、企業及網民高舉民族大義抵制,勢加速歐盟與中國的關係。事緣一份禁用新疆棉製品的企業名單3月24日在內地社交媒體流傳,引發網民集體聲討。該名單上的公司全部是出於對強迫勞動的關注而拒絕使用新疆棉花的跨國企業,不乏H&M、無印良品、Nike等消費者經常購買的品牌。其中H&M首當其衝,率先遭到企業集體抵制,目前H&M、Nike等在中國購物網站上的在線商店均已被下架。
內地官媒網民發動抵制潮,不少中港明星藝人紛紛表態。近年主力內地發展的陳偉霆宣布終止與Tommy Hilfiger 的一切合作;代言 Adidas 多年的陳奕迅,傍晚以經理人公司名義發聲明,即日終止一切合作。另外,容祖兒、陳小春等亦已在微博發文,表態支持新疆棉花。歐盟與中國關係只會越走越遠,雙方只會各持堅持立場,企業應思考如何自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