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12月 09日
星期六
   | 氣 溫 : 23 度
搜尋新聞
簡体中文
即時新聞 視頻新聞 要聞港聞 社 評國際兩岸 財 經 娛 樂 體 育 馬 經 副 刊 昔 日

新冠結束警惕仍須保持 疫情恐有一天重臨全球
發佈日期 : 2023-05-22


世界衞生組織較早前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衞生事件,然而新冠疫情風險不再處於高水平,不代表人們就可以放下警惕。我們認為,新冠疫情給人類上了一課,全球應該趁目前汲取經驗,繼續關注全球醫療衞生健康的課題,畢竟致命病原體的威脅可能存在,疫情恐怕終有一天會重臨全球,現在是為了未來能更好應對可能出現的疫症的時機。

世衞組織在5月5日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衞生事件」。三年多前,世衞組織宣布新冠疫情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衞生事件」,這是世衞組織依照《國際衞生條例》所能發布的最高級別預警。

這對於抗疫之路而言終於迎來了陽光,但這不代表人們就可以放下警惕。事實上,世衞組織已經因應另一種可能更致命病原體的威脅仍然存在,提出加強治理、融資、系統和工具的行動框架,正商議有關協議,讓世界更安全應對各種緊急情況,同時要推動不同地方的政府建立更好的醫療系統及支援。世衞組織強調,要終止醫療衞生方面的恐慌狀況,應建立一個具包容性、一致性的體系。

至於在香港,Omicron病毒的威力沒有比以往的病毒株更大,社會更廣泛使用抗病毒藥,減低了病毒的威脅。隨著醫療系統、院舍和公眾的抗疫能力增強,本港在去年下半年開始逐步放寬防疫措施,並開始復常,政府對新冠疫情的管理,亦過渡到如普通上呼吸道感染一樣。

不過,醫學的流行還在,流行的病毒還在。新冠肺炎持續在全球傳播,威脅並未完全解除,這是人們不能鬆懈的其中一點,而從疫情三年的病毒爆發情況來看,未來波浪式出現新冠病毒或者新冠疾病的流行可能是全球常態,類似於人類與流感、單純皰疹病毒、巨細胞病毒、愛滋病毒的關係。新冠疫情給人類上了一課,全球應該趁目前汲取經驗,繼續關注全球醫療衞生健康的課題,畢竟致命病原體的威脅可能存在,疫情恐怕終有一天會重臨全球,現在是為了未來能更好應對可能出現的疫症的時機。

您可能有興趣:

1
40日有薪侍產假極夢幻 抱留人手與否拭目以待

2
展示國家發展成就重要 妥善處理遷館應同重視

3
國家自主研製飛機挑戰波音等壟斷地位 首訪內地以外城市即選址香港展示實力

4
內地市場更重視真唱 香港藝人靠實力加持

5
中醫遏上呼吸道感染爆發 醫衞局應參照內地作部署

6
明愛醫療事故結果反映錯漏 細節決定一切必須改善到位

7
公屋升降機居民出入命脈 房屋署須確保安全兼穩定

8
智慧醫院概念逐步實踐 病人受惠科技輔助治療

9
證監會梁鳯儀指「無法可執」推諉責任 應向財庫局求援完善法例 非坐以待斃

10
虛擬資產交易平台接連有「詐」 證監會執法被動 投資者教育失敗

11
跨部門演習添市民參與 有助增加公眾居安思危

12
人手短缺應多元方案解決 科技與輸入外勞相輔相成

13
要求警方打擊白牌車不切實際 運輸局應順應時勢 盡快納入規管

14
醫護須細閱各細節 環環相扣人命攸關

15
不法之徒行騙手法層出不窮 市民須主動增防騙「免疫力」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