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06月 24日
星期二
   | 氣 溫 : 31 度
搜尋新聞
簡体中文
即時新聞 視頻新聞 要聞港聞 社 評國際兩岸 財 經 娛 樂 體 育 馬 經 副 刊 昔 日

新冠結束警惕仍須保持 疫情恐有一天重臨全球
發佈日期 : 2023-05-22


世界衞生組織較早前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衞生事件,然而新冠疫情風險不再處於高水平,不代表人們就可以放下警惕。我們認為,新冠疫情給人類上了一課,全球應該趁目前汲取經驗,繼續關注全球醫療衞生健康的課題,畢竟致命病原體的威脅可能存在,疫情恐怕終有一天會重臨全球,現在是為了未來能更好應對可能出現的疫症的時機。

世衞組織在5月5日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衞生事件」。三年多前,世衞組織宣布新冠疫情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衞生事件」,這是世衞組織依照《國際衞生條例》所能發布的最高級別預警。

這對於抗疫之路而言終於迎來了陽光,但這不代表人們就可以放下警惕。事實上,世衞組織已經因應另一種可能更致命病原體的威脅仍然存在,提出加強治理、融資、系統和工具的行動框架,正商議有關協議,讓世界更安全應對各種緊急情況,同時要推動不同地方的政府建立更好的醫療系統及支援。世衞組織強調,要終止醫療衞生方面的恐慌狀況,應建立一個具包容性、一致性的體系。

至於在香港,Omicron病毒的威力沒有比以往的病毒株更大,社會更廣泛使用抗病毒藥,減低了病毒的威脅。隨著醫療系統、院舍和公眾的抗疫能力增強,本港在去年下半年開始逐步放寬防疫措施,並開始復常,政府對新冠疫情的管理,亦過渡到如普通上呼吸道感染一樣。

不過,醫學的流行還在,流行的病毒還在。新冠肺炎持續在全球傳播,威脅並未完全解除,這是人們不能鬆懈的其中一點,而從疫情三年的病毒爆發情況來看,未來波浪式出現新冠病毒或者新冠疾病的流行可能是全球常態,類似於人類與流感、單純皰疹病毒、巨細胞病毒、愛滋病毒的關係。新冠疫情給人類上了一課,全球應該趁目前汲取經驗,繼續關注全球醫療衞生健康的課題,畢竟致命病原體的威脅可能存在,疫情恐怕終有一天會重臨全球,現在是為了未來能更好應對可能出現的疫症的時機。

您可能有興趣:

1
羅淑佩「追星」心態未戒 留客消費成效 局長隻字不提

2
文體旅局不能本末倒置 大熊貓是國寶 不是明星陪襯

3
支聯會技術脫罪 難掩「外國代理人」真相 完善國安法合情理 防範外部勢力滲透

4
學生屢次偽造文書 僅被輕罰了事 中大校方縱容違法行為 令人失望

5
恐襲事件成功逃生的關鍵因素 在於反恐應急教育的普及程度

6
工業意外頻發背後 員工責任不容忽視

7
俄烏局勢不怕驟然惡化 唯恐溫水煮蛙漸走極端

8
兩電加價約1% 市民經濟壓力不輕 供應電力不穩定煩厭 須盡快解決

9
中日高級別政治對話 凸顯兩國關係漸穩定

10
政商民合作 成功辦大角咀廟會 夜光龍 街頭盤菜吸引外國旅客

11
入境處處長郭俊峯自製公關災難 審批奧蘇利雲來港 陷幾權謀私爭議

12
房屋署遷置彩虹邨住戶花15年過長 無強化社區支援 忽略待搬居民需要

13
內地經濟增長勝預期 利好因素眾多值期待

14
貨品份量減幅相當顯著 消費者購買力降夠慘情

15
大熊貓經濟如箭在弦 星級飼養員更添完美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