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04月 23日
星期二
   | 氣 溫 : 26 度
搜尋新聞
簡体中文
即時新聞 視頻新聞 要聞港聞 社 評國際兩岸 財 經 娛 樂 體 育 馬 經 副 刊 昔 日

馬時亨痛稱港鐵受害 自行調查難抱期望
發佈日期 : 2017-02-14


事隔兩日,港鐵主席馬時亨為港鐵車廂縱火事件走出來,除了表示會不出所料的成立調查委員會外,還稱讚前線人員工作專業,強調港鐵職員都受到很好的培訓,認為培訓沒有問題,才令今次事件沒有造成更多傷亡。他如此表態,表面上看來似乎是在維護員工,在外界質疑聲中,避免打擊士氣,實際上就是間接為高層缺少防災意識,沒有着力在這方面提供訓練及演習而開脫,假若本着這一種「成見」,由港鐵高層組成的調查委員會,還可以期望會有甚麼切實的反省嗎?現在主席已經搶先立下一條指導思想了。


就像有乘客拍得事發時,有港鐵職員確實願意拿起減火筒走近車廂,只是按下去卻沒噴出化學泡沫,原來是並未拔走保險掣,港鐵車務營運總管李聖基上電台解畫,指該職員從車長手上接過滅火筒,自然地想以最快動作去開動救火,沒有拔走保險掣,但該職員即退後一步,在煙霧較少的位置拔走保險掣,成功以滅火筒救火。


可是從拍得的片段看到,在這位職員瞎忙之後,是由一位市民提着滅火筒衝前噴熄火頭的,而這位職員當時退後,是走向同事旁溝通,未知是否在討教如何可令滅火筒發揮功用,而在市民滅了火頭後,這位職員才走回門邊,在煙霧中重現身影。有錄影片段記錄下當時情況,李聖基還可以睜眼說瞎話,將不懂操作說成是「自然而最快」的動作,端的是煞費苦心,文過飾非,這便是一個活生生的例證。顯然他要交代對象是港鐵內部,包括管理層及前線,而不是公眾,所以才迫得身段如此醜陋也得硬撐。


港鐵高層的這些取態,顯示他們並未預備客觀的去審視究竟有甚麼做得不足,會怎樣才做得更好,已經教人搖頭,更難抵的是哽咽的馬時亨,向傷者寄予同情之後,說「無人想見到這樣」,然後歸結到港鐵公司都是受害者。將自己與無辜受傷的乘客牽扯在一起,是在有意無意間混淆公眾,不要想到港鐵公司實在有防控災禍發生及盡力保護乘客的責任。此外,港鐵預備與東華三院合作籌款,以幫助傷者家屬,港鐵及員工至少會捐出200萬元,關顧意外傷者,市民該不吝解囊,介意的倒是大賺特賺的港鐵,怎麼做善事也想到可與人分享,有網民便揶揄:「地鐵肥到着唔到襪仲要昆(欺哄)市民大眾?」「作為公共交通服務,第三保係法律要求,唔係慈善喎。」「肥亨演技好過曹查理同樓南光,唔去做戲係好浪費。」設若此次募款反應不理想,不代表香港人無情,而是不滿意港鐵無意一力承擔的「縮骨」做法。


大家都希望過太平日子,可惜的是現實潛伏無數危機,港鐵雖是一間上市公司,在維護股東利益提高利潤之餘,亦不能忘記是佔盡優勢的公眾運輸營運者,保障乘客安全,以及宣傳遇災應變,從前若是忽略了,以後便得多點留意,而不是未作調查,便早早認定培訓沒有問題,我們明白百密或也有一疏,但現時看到的是港鐵員工在應變上未如人意,更不宜自比作受害者,惺惺作態,只會討人厭,不會招來同情。


對於港鐵自行調查,絕對不可能有任何期望。政府是否應該想想組成獨立委員會作全面而又較令人信服的調查呢?

您可能有興趣:

1
開發應用程式絕非為趕潮流 政府部門須從實際角度出發

2
朔爾茨任內再訪華 中德兩國細談合作

3
貨品價格大不同 做個精明消費者

4
中東地區戰火連綿 各方應該保持克制

5
全運會粵港澳合辦 如何呈現讓人期待

6
屋宇署早年發出消防安全指示 華豐大廈16年未遵辦讓人詫異

7
黃錦星任內籌備垃圾徵費工作極為鬆散 一味靠吹欠細節 指定袋重新招標淪笑話

8
科考破冰船遠道而來 市民親睹感受大不同

9
中國東南亞影響力漸增 地區對美國信心正下跌

10
法國外長就任後首訪華 反映中法深化交流合作

11
數碼港5大缺失釀資料外洩 外界感詫異的確無可厚非

12
市民投資前須做足功課 如有懷疑尋求專業協助

13
壓力爆煲 不分貧富 留港長者精神健康惡化不容忽視

14
老鼠突然殺出嚇煞市民 無鼠百分比難量化恐懼

15
雙節長假料迎出境高峰 港人外遊勝在物有所值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