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04月 24日
星期三
   | 氣 溫 : 26 度
搜尋新聞
簡体中文
即時新聞 視頻新聞 要聞港聞 社 評國際兩岸 財 經 娛 樂 體 育 馬 經 副 刊 昔 日

贈錢玷污無私精神 捐肝捐骨髓愛共行
發佈日期 : 2017-04-17


做好心也得細思量。26歲捐肝女子鄭凱甄在做手術前,也先了解各類風險及影響,權衡之後,才作出決定,其後有組織受其感動,到醫院向其送上10萬元,以茲慰問及感謝,便似乎有點失覺了,思慮得不夠全面。


對於鄭凱甄最大的回報,就是病人鄧桂思可以康復,並與孝順女Michelle繼續快樂生活,捐贈器官不能與金錢掛鈎,否則便變相將本來的高尚情操往「買賣器官」這一塊禁地拖拉,一心以為的嘉許,卻成了玷污,也為難了還在臥床調理的鄭凱甄。


這一件事說明了有些人還沒有注意到,捐贈器官不能有物質回報這一核心精神,有病人組織指出,鄭凱甄其後決定將款項捐出,便作出示範,教育公眾器官捐贈是自願及無償的,不論事前或事後,都不應牽涉任何利益。贈款者指是欣賞鄭凱甄無私奉獻的精神,卻沒意識多此一舉,就令這「無私精神」變味了。正如鄭凱甄把錢轉贈給「肝臟移植協康會」,如果有心鼓勵多些人作出義舉,可考慮捐款推動器官捐贈,否則便容易予人沽名釣譽的誤解。


一般來說,捐贈器官者的身份要保密,就是避免出現回報問題,雖並沒有明文規定,但有共識是盡量不讓捐贈者及受贈者見面,亦不會告知雙方身份,除了避免金錢回報,亦顧慮病人及其家屬情緒,並非不近人情。就像今日在《人生‧生活》版刊登的一名學警許標康捐骨髓的見證,他也只知道對方是「一名約50歲的男病人」,因公開呼籲而受傳媒注意,令捐贈者成為新聞人物,只是例外。


經過此事,瑪麗醫院肝臟移植中心便有意推行「好心人活肝捐贈計劃」,讓有心人可以登記,選擇合適配對,讓有迫切需要的病人多一分希望。正如1991年哄動一時的「救救小哥頓」的骨髓捐贈招募活動,便催生了全球首個以華人為主的「香港骨髓捐贈基金資料庫」,為血病患者尋找適合的無血緣骨髓移植,自2005年9月起,「捐贈者資料庫」轉由香港紅十字會管理,截至2016年年底,本港已有逾11萬人登記成為志願骨髓捐贈者,當中527位已作出捐贈,另外資料庫成功為940位本地及海外的病人,尋獲合適的造血幹細胞作移植治療。


從人海中找到合適的捐贈者殊不容易,機會率只有90多萬分之一,配對得到,絕對是有緣,當然第一步還得有人願意登記。作見證的這位無私學警許標康,便因父母自幼教導要幫助他人,除了在職業上選擇了服務市民的警察之外,更登記成為骨髓捐贈者,結果真能使有緣患者守得雲開,感受無限溫暖在人間。


捐肝與捐骨髓,只要我們健康無礙,都是可以救人一命的,要為陌生人作出犧牲,除了大愛,還得要有勇氣,而且施恩不望報。這確是做人的原則,不過如果行動可以令更多人投入此一善心行列,讓社會以愛連結,是大家喜聞樂見的,熱心人所想得到的,便是這種回報。

您可能有興趣:

1
密閉空間工程高風險 持分者須常保持警惕

2
開發應用程式絕非為趕潮流 政府部門須從實際角度出發

3
朔爾茨任內再訪華 中德兩國細談合作

4
貨品價格大不同 做個精明消費者

5
中東地區戰火連綿 各方應該保持克制

6
全運會粵港澳合辦 如何呈現讓人期待

7
屋宇署早年發出消防安全指示 華豐大廈16年未遵辦讓人詫異

8
黃錦星任內籌備垃圾徵費工作極為鬆散 一味靠吹欠細節 指定袋重新招標淪笑話

9
科考破冰船遠道而來 市民親睹感受大不同

10
中國東南亞影響力漸增 地區對美國信心正下跌

11
法國外長就任後首訪華 反映中法深化交流合作

12
數碼港5大缺失釀資料外洩 外界感詫異的確無可厚非

13
市民投資前須做足功課 如有懷疑尋求專業協助

14
壓力爆煲 不分貧富 留港長者精神健康惡化不容忽視

15
老鼠突然殺出嚇煞市民 無鼠百分比難量化恐懼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