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03月 28日
星期四
   | 氣 溫 : 25 度
搜尋新聞
簡体中文
即時新聞 視頻新聞 要聞港聞 社 評國際兩岸 財 經 娛 樂 體 育 馬 經 副 刊 昔 日

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 學校課程要加料
發佈日期 : 2017-08-15


非物質文化遺產諮詢委員會今年2月,提出將南音、宗族春秋二祭、香港天后誕、中秋薄扶林舞火龍、正一道士傳統、食盆、港式奶茶製作技藝、紮作技藝、香港中式長衫和裙褂製作技藝以及戲棚搭建技藝等10個項目,推薦列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並作三個月公眾諮詢。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昨日公布首份「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便是在諮詢後不存異議的情況下,將以上所提的10項列入,加上已在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的10個本地項目,名錄中共有20項目。定出這一份名錄的意義在於,可供政府在資源分配和採取保護措施時訂立緩急先後次序。


「非物質文化遺產」這個概念,是聯合國於1997年在以「尊重多元文化」為大前提下提出,並在1999年展開首次會議,其後在2001年選出首批(15項)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排在首位的就是中國的崑曲。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03年定出《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公約》),根據規定,各締約國應在社區、群體和相關非政府組織的參與下,確認和確定境內各種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以編製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作為保護的基礎。


自2006年《公約》生效後,政府便籌劃進行全港性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以蒐集研究數據,用以編製本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非物質文化遺產諮詢委員會便在2008年成立,督導全港性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的工作。


非物質文化遺產存在於生活,故老相傳,但在生活形態變化中,好些事物便可能會在不知不覺間消失了,像列入首批世界非遺的崑曲,其歷史超過500年,在明朝全盛時期,估計曲目有近2,000摺子戲,但到了民初就只餘下約600首,文革前後約有300,到現在則不足200,只餘追憶及追悔,有必要加以關注及珍惜,更重要的是可作傳承,就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英文對譯是「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Heritage」便包含了傳承的意義。


這些傳統文化既然正在社會淡出,就更有必要讓小朋友多一點機會接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人類口頭及非物質文代遺產代表作公告》的實施指南中要求︰「以適當的方式將人類口頭及非物質遺產學習列入學校的正式課程」,就如現在加入名錄的南音,不少年輕人根本在不會在學校得知,音樂課學的是西洋樂曲及中國民謠,至於地道文化,不要說南音,就是列於國家級非遺名錄的粵劇也鮮提,民政事務局除了在社會上多作宣傳啟導,也應與教育局商討合作,共同探討如何適當在香港中小學的課程中加入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元素。


相信在公布這一份「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之後,便有了一個重點範圍,優先為這一批傳統文化多做點工夫,盡力讓其富有生命力的傳承下去。


相關新聞刊A02

您可能有興趣:

1
壓力爆煲 不分貧富 留港長者精神健康惡化不容忽視

2
老鼠突然殺出嚇煞市民 無鼠百分比難量化恐懼

3
雙節長假料迎出境高峰 港人外遊勝在物有所值

4
中國市場舉足輕重 美國企業繼續紮根

5
日本自民黨捲性感派對醜聞 岸田文雄再度面臨下台壓力

6
進一步引進重點企業 為香港注入嶄新動力

7
2019年「黑暴」是立法催化劑 急於通過23條立法屬有理有據

8
日本央行今或宣布告別負利率 影響重大 踏入議息周期 多國貨幣政策走向受關注

9
旅客著重獨特體驗 城市瑜伽找對方向

10
旅遊城市項目夠底氣 收取房租稅不足為懼

11
teamLab展覽具吸引力 冀進一步刺激旅客訪港

12
基建設施帶來新氣象 配套規劃須詳細籌謀

13
基斯杜化路蘭奪最佳導演 體現藝術與商業元素結合

14
兒童染流感嚴重個案 提醒家長勿掉以輕心

15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多項舉措 「穩外資」成經濟工作重點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