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04月 20日
星期六
   | 氣 溫 : 29 度
搜尋新聞
簡体中文
即時新聞 視頻新聞 要聞港聞 社 評國際兩岸 財 經 娛 樂 體 育 馬 經 副 刊 昔 日

夫婦生仔數目與經濟水平掛鈎 港府空談鼓勵生育
發佈日期 : 2018-12-05


香港生育率全球排「尾四」,根據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昨天發布的最新調查顯示,「一孩家庭」是目前最普遍的家庭結構,而未決定是否想生孩子的夫婦比率則持續上升。說到底,決定生兒育女的優先選項當然夫婦要有共同意願;其次該是家庭經濟狀況及居住環境等。外國早已推出多項鼓勵國民生育的有力政策,例如「照顧者津貼」等,但香港社會整體欠缺友善生育政策,雙職父母如非其中一方放棄工作,根本難以好好照顧子女成長。雖然政府早在十多年前已開始研究鼓勵生育方法,可惜報告一份接一份都淪為空談,迄今只有延長侍產假及法定產假,比雞肋更差,完全無助鼓勵生育。


今時今日,老一輩所講的生兒育女可以「天生天養」已不適用,而是要經過精心計算各類因素。目前,香港地出現的狀況是:「識教不想生」,夫婦享高職及教育背景良好的,不願意生仔,因經濟壓力相當,卻又不能取政府任何援助。「識生不識教」主要來自兩類:第一類是最基層夫婦,特別是中港婚姻的新移民,孩子生完一個又一個,天生天養;第二類是思想未成熟的夫婦,他們的婚姻或是建基於奉子成婚上,把孩子當成玩偶,以為多一個玩伴,卻不懂教育及照顧,導致意外頻生,法庭新聞屢見不鮮。


除了夫婦個人意願外,經濟狀況亦重要考量,故此育有三孩的家庭不算普遍,有些家庭本身只打算生一對小朋友,可是「天意」,來了一個雙胞胎,結果孩子由二變三,「生育不似預期」,家庭開支重新計算,更需要勒緊褲頭。


「家計會」自1967年開始,每五年進行一次「香港家庭計劃知識、態度及實行調查」,追蹤港人在家庭計劃及有關方面的趨勢,範圍涵蓋子女數目、生育、避孕、人工流產、婚姻及性生活。


昨天公布2017年的最新結果,調查結果顯示,本港夫婦的平均子女數目維持在1.2至1.3的低水平,即「一孩家庭」是目前最普遍的家庭結構。值得留意的,是未決定是否想生孩子的夫婦比率則一直上升,最主要原因是養育孩子「經濟負擔重」和「責任大」,導致不想生孩子或只生一孩;不想生育的女性所列的第三大原因是「想多些個人時間和發展空間」。被問及有何措施可提高生孩子意欲時?答案指經濟上的鼓勵、提高社會對父母的支援、免費幼兒教育、提升教育質素等,較五年前的調查有所增加。


在沉悶的港聞中,昨天有一則娛樂新聞滿載溫馨,藝人陳豪與太太陳茵媺(Aimee)婚後育有兩子一女,Aimee昨天在Instagram上載了一家五口的全家福照片,原來替長子梓燁(Aiden)慶祝5歲生日,今年生日派對主題是星戰,Aiden身穿黑武士裝、手執激光劍大擺甫士;2歲幼女凱婷(Camilla)就扮莉亞公主,非常可愛;3歲的二仔浩鋒(Nathan)雖然無扮鬼扮馬,但就笑到變「腰果眼」。


Aimee在IG以英文寫下一段感想,分享被兒子融化的一句話。「當今天早上醒來時,他說的第一件事就說『早上好,媽媽!謝謝你生下我。』親愛的,你是上帝給我的最好禮物中的第一個,我簡直不敢相信我有這麼一個了不起兼成熟甜美的男孩。你是媽媽的一切,讓所有不眠之夜和所有的犧牲都值得!5歲生日快樂我的小Jedi!我愛你無論月球轉到那一面......再循環100次! 」


從Aimee的一席話,可以感受到她傾注愛心照顧子女成長。陳豪夫婦花很多心思去教導子女,而不是單純以物質來滿足子女,例如Aiden生日想要玩具氣槍做生日禮物,她首先考慮是不想有類似武器的物體在家,所以會先教懂小朋友不可射人。此外,一家人每周會闢出一天供全家人一起同床增進感情等。生兒育女絕對是一份世界上最難的論文。

您可能有興趣:

1
開發應用程式絕非為趕潮流 政府部門須從實際角度出發

2
朔爾茨任內再訪華 中德兩國細談合作

3
貨品價格大不同 做個精明消費者

4
中東地區戰火連綿 各方應該保持克制

5
全運會粵港澳合辦 如何呈現讓人期待

6
屋宇署早年發出消防安全指示 華豐大廈16年未遵辦讓人詫異

7
黃錦星任內籌備垃圾徵費工作極為鬆散 一味靠吹欠細節 指定袋重新招標淪笑話

8
科考破冰船遠道而來 市民親睹感受大不同

9
中國東南亞影響力漸增 地區對美國信心正下跌

10
法國外長就任後首訪華 反映中法深化交流合作

11
數碼港5大缺失釀資料外洩 外界感詫異的確無可厚非

12
市民投資前須做足功課 如有懷疑尋求專業協助

13
壓力爆煲 不分貧富 留港長者精神健康惡化不容忽視

14
老鼠突然殺出嚇煞市民 無鼠百分比難量化恐懼

15
雙節長假料迎出境高峰 港人外遊勝在物有所值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