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12月 04日
星期一
   | 气 温 : 21 度
搜寻新闻
繁体中文
即时新闻 视频新闻 要闻港闻 社 评国际两岸 财 经 娱 乐 体 育 马 经 副 刊 昔 日

防疫情更要防止「逻辑染疫」 强检 围封检测效用低兼扰民
发佈日期 : 2022-09-13


香港大学感染及传染病中心总监何栢良昨天指出,政府容许确诊者居家隔离,但同时推行强检公告,认为「逻辑性讲唔通」,应取消强制检测和围封强检,以免加剧市民的抗疫疲劳。我们认同何柏良的建议,认为政府日日强检,既劳民伤财且作用有限。

政府在2020手初开始进行抗疫,转眼已接近三年。时间飞快,人生有多少个三年,倘若2020年入学的年轻人或幼儿,毕业之时可能还未曾见过同学的庐山真面目,又或者大部分上学时光都是在网上相见。抗疫何时了?相信是今天不少香港市民心中的问号。

当然,政府官员须以市民健康为重,相关高官又说以科学数据为依据,而后决定防疫的政策。我们也认同人命攸关,市民健康固然要重视;我们也贊同科学为本,样样必须有根有据而后作决定。可是,政府在过去三年的防疫政策,常让人看到自相矛盾、或未有因应时势转变而作出调整,令防疫政策变得逻辑不通,其中强围封强检便为一例。

现时香港每天被下令强检的大厦数目有50甚至70幢,有的市民不幸在过去数月连续被要求强制检测,烦扰不堪;年轻力壮的还可应付,长者则不同,且为他们加添烦忧。而政府因着强检派发检疫物资,耗费不少,令香港库房进一步缩水。究竟围封强检能带来什么防疫效果?在现时确诊者可以在家居隔离下,再来强检的意义有多大?继续查染水要求强检又有没有必要?

政府一直表示,透过围封强检来截断传播鍊,可是当每天在挤拥的港铁车厢上见到人来人往,便令人觉得截断传播鍊之说难站得住脚。若果在疫情爆发初期,大众对病情不大了解,政府多做一点或做过了头,还可以接受,但今天疫情下大多数检测阳性者多为轻症,而且今天大多数人已注射了疫苗,政府与专家们又一直声称疫苗可以有效预防又或后来称可防重症,政府今天为何仍未能调整一些过时又不合理的防疫措施?

都说人命尤关,政府要放松防疫,或担心疫情倒头来回升,被人诟病。但凡事也有风险存在,一切只在于政府评估风险是否可控。事实上,继续严厉执行没必要的防疫政策,继续限制入境检疫安排,并非全无代价。站在市民角度而言,防疫过多,不单防疫疲劳,还因为不同的社交距离限制影响身心健康。而站在社会整体经济而言,防疫过头,更令到香港经济一落千丈,再迟的话,要追也追不回。

您可能有兴趣:

1
明爱医疗事故结果反映错漏 细节决定一切必须改善到位

2
公屋升降机居民出入命脉 房屋署须确保安全兼稳定

3
智慧医院概念逐步实践 病人受惠科技辅助治疗

4
证监会梁鳯仪指「无法可执」推诿责任 应向财库局求援完善法例 非坐以待毙

5
虚拟资产交易平台接连有「诈」 证监会执法被动 投资者教育失败

6
跨部门演习添市民参与 有助增加公众居安思危

7
人手短缺应多元方案解决 科技与输入外劳相辅相成

8
要求警方打击白牌车不切实际 运输局应顺应时势 尽快纳入规管

9
医护须细阅各细节 环环相扣人命攸关

10
不法之徒行骗手法层出不穷 市民须主动增防骗「免疫力」

11
「习拜会」举世瞩目 管控分歧成共同目标

12
以色列杀红了眼 狂轰滥炸难民营

13
处理僭建物须谨慎 勿让制度出现虚位

14
学童体能活动量不甚达标 家长应培养恆常运动文化

15
西方饮食文化不利健康 紧记多蔬菜少红肉原则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