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買賣基金(ETF, Exchange Traded Fund)成為了近期的市場焦點,先有美國老牌基金公司Vanguard(領航基金)宣布要撤出香港及日本市場。然而,但從表面上去看,似乎都不是領航基金要撤出香港及日本市場的原因。
領航基金為全球第二大資產管理集團,在香港現有6家ETF上市。其發言人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該公司的核心業務模心是帶來簡單、透明、低成本及以客戶為中心,因此定期評估集團的國際業務。領航繼2018年退出新加坡市場後,今次則選擇結束香港業務,因香港業務的主要服務對象是機構客戶,個人投資者規模不足以支持發展。
不過,香港零售投資者是否對ETF缺乏興趣?其實又不是。香港首個ETF早在20年前已出現,名為盈富基金(02800)。盈富基金的出現,要從1998年8月亞洲金融風暴說起。當年,香港政府為了抵抗對沖基金的狙擊,在十個交易日內於公開市場以1,180億港元買入33種恆指成份股,以穩定聯繫匯率,擊退國際炒家。
在1998年10月,香港特區政府成立了外匯基金投資有限公司,其功能之一為就該投資組合以一個有秩序的方式沽售提供意見。在選擇沽售方案時,政府選擇了一個對股票市場造成最少影響的中性方案。最終,以交易所買賣基金為結構的盈富基金於1999年11月成立,成為香港特區政府沽售計劃的第一步。此方案不單能符合以上的要求, 還有助擴充香港資本市場的空間。在1999年11月,政府把購買的港股以盈富基金上市,分批售回市場,成為當時亞洲(日本除外)最大型的首次公開發售,而至今仍是最受歡迎的ETF之一。除了盈富基金外,其他較受歡迎的ETF還包括南方A50(02822)、恒生中國企業(02828)、SPDR金(02840)、個別新興的槓桿及反向ETF亦越來越受歡迎。
說到新興的ETF,就不得不提追蹤恒生科技數的南方恒生科技ETF(03033),該ETF於8月28日上市,上市時的資產淨值(NAV)為7.5元。可是,在當天的開市前時段竟錄得20元的成交,較合理會高出近兩倍,並影響了之後的交易作價。有股評人分析指出,不排除部分散戶把ETF當成新股般炒作,憧憬其估值有提升空間。然而,ETF的價值其實主要所追縱的基金指數的價值,而其價值又主要擊於所投資股份的價值。若個別被投資股份現價值重估的情況,使其股價上升,最終也會影響到基金價值,從而推高ETF的價格。
據南方東英通告,南方恒生科技ETF有兩個莊家,分別是DRW Singapore及Flow Traders Hong Kong。是次ETF價格異動事件,未知是否與莊家有關,這還是留待當局去調查吧。話說回頭,領航基金決定退出香港市場的原因,可能就是預視到香港ETF零售投資市場會出現如此不成熟和不理性的現象吧。換個角度去看,香港零售ETF市場仍有改善空間,希望投資者可以與ETF市場起成長,開發更多投資渠道。 |
您可能有興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