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大和指出,香港第二季經濟按年收縮1.4%,但由於已逐漸放寬社交距離措施,料市場較原先預計季內經濟為佳。
7月份標普全球香港特區採購經理指數(PMI)經季節調整後,由6月的52.4進一步降至52.3,雖連續4個月擴張,但增長率較上月放緩,而受疫情干擾、船期延誤下,供應商表現連續15個月倒退。
至於價格方面,整體投入成本於7月已連升22個月,有關升幅由採購價格及員工成本所帶動。業界普遍指出,原材料及運輸成本揚升,推高採購價格;而公司為保持員工數目,亦調整了僱員工資。企業匯報,銷售價格已連升5個月,顯示投入成本出現通脹。
展望未來一年,香港私營企業在7月由看淡轉為樂觀,業者普遍期望疫情紓緩、中國內地放寬防疫限制後,經濟得以持續復甦,因此看好前景。為應對目前及預期需求,企業提高採購活動水平,並擴充庫存。
港匯昨再觸及7.85弱方兌換保證,金管局多次從市場買入港元,以捍衞聯繫匯率,今日(8月4日)日本港銀行體系結餘將降至逾1,434.54億元。
國際金融機構料8月底香港銀行體系總結餘將接近「清零」,港府指財政儲備和外匯儲備足以應對,在金融安全方面也有一系列措施,和一些不便公開手段,以免讓對方可以規避。有內媒報道,認為香港經歷多次金融風暴,系統持續改善優化,在經驗中固本培元,防禦與競爭力優勢仍在,港府絕對有信心聯匯制度不變。
港府透露,已審視整個金融系統,安全系數已提升,應對金融安全能力極有信心。
中美台三邊局勢發展成焦點,A股先升後跌,滬綜指曾高見3,217點,全日卻收跌22點或0.71%,報3,163點;深成指亦下跌137點或1.14%,報11,982點;創業板指跌49點或1.86%,報2,628點。兩市總成交額逾1.11萬億元人民幣,外資錄淨賣出逾10億元。
台海局勢亦窒礙港股進一步推上,恒指昨早雖曾升232點至19,921點後窄幅上落,收19,767點,僅微升77點或0.4%。國指收6,736點,升34點或0.5%;恒科指收4,246點,升52點或1.2%。全日總成交額只有955億元。港股通淨買入不足7.2億元。
台海局勢緊張,資金轉吼軍工股,其中,中船防務(00317)股價曾飆8.9%至7.84元,收7.54元,仍升4.7%。
大型科技中芯國際(00941)昨曾抽升近一成,收16.18元,仍升4.1%。阿里巴巴(09988)重上90元,收90.35元,升3.8%;騰訊(00700)收報302.6元,升2.6%;京東集團(09618)升2.2%;美團(03690)升0.5%;小米集團(01810)則要逆跌0.1%。
內房持續受壓,碧桂園服務(06098)收跌3.7%;萬科企業(02202)跌2.5%;華潤置地(01109)跌1.9%;中海外(00688)跌1.6%;碧桂園(02007)跌1.4%;龍湖集團(00960)跌1.1%。
金融乏力,建行(00939)收跌1.4%;工行(01398)及招行(03968)收跌近1%;中行(03988)跌0.3%。中國平安(02318)及友邦保險(01299)分別升0.1%至0.4%。滙控(00005)平收51元。
藍籌股個別發展,吉利汽車(00175)升3.4%;中升控股(00881)收41.45元,急跌4.7%,是表現最差藍籌。
投行降港交信玻目標價
受到較低的證券及衍生產品的日均成交量(ADT)假設等因素影響,假設期內總證券日均成交量分別為2,600億元、3,150億元及3,600億元,而衍生產品日均成交量分別為135.1萬、164.9萬及197.8萬;摩根大通將港交所(00388)今、明及後年每股盈測分別下調3%、2%及2%;同時將其目標價由430元下調至400元,評級則維持「增持」。
港交所昨收349元,逆跌0.4%。
與此同時,由於內房行業前景仍欠明朗,浮法玻璃價格受壓、營業費用高於預期令盈利受損,滙豐亦將信義玻璃(00868)目標價由17.3元,下調至15.9元,評級則維持「持有」。
信義玻璃昨報收15.18元,彈升4.4%,是表現最佳的藍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