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財政部發布統計資料顯示,1月至10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87,494億元,同比增長8.1%;支出215,734億元,同比增長4.6%。從總體上看,財政收入保持恢復性增長,重點領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
財政收入保持平穩增長,首先得益於今年以來經濟持續恢復、總體回升向好的帶動,也與去年實施大規模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集中退稅較多、基數較低等因素影響有關。財政收入保持恢復性增長,與經濟恢復向好的態勢相適應。
從稅收收入看,值得關注的是,近期部分主要稅種不同程度回升,其中10月份國內增值稅增長4.1%,增幅比8月份、9月份分別回升2.3個、2.1個百分點;進口環節稅收在一般貿易進口回升帶動下,增長6.6%;企業所得稅在工業企業利潤回暖帶動下,9月份、10月份分別增長3.3%、0.6%。
財政收支是經濟運行的「晴雨錶」。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資料顯示,10月份多數生產需求指標同比增速回升,就業物價總體穩定,經濟運行延續恢復向好態勢。部分主要稅種呈現不同程度的回升,反映我國財政收入「含金量」較高,特別是市場活力進一步恢復,經營主體運行品質與效益逐步回升。
財政支出保持了適當強度,一系列重點領域得到有效保障,進一步增強了經濟發展後勁、有效保障和改善民生,也為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奠定了扎實基礎。
今年以來,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力提效,有力推動經濟總體回升向好。近期,國家又出臺兩項重要政策,即增發1萬億元國債支持災後恢復重建和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提前下達2024年度部分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
下一步積極財政政策仍需持續加力提效,一方面,充分發揮財稅政策對需求端的拉動作用,擴大內需,提高居民消費預期;另一方面,進一步激發經營主體活力,涵養稅源,為實體經濟高品質發展提供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