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公布了3月製造業PMI數據,數據較為強勁是近6個月內首次重回50上方。3月PMI的數據或將打消市場對A股一季度盈利端的擔憂,目前已經進入2023年年報公布期。也即將進入2024年一季報的公布期。從工業企業利潤總額的利潤增速的指引指標來看,第一季度盈利端有望出現低基數效應的下的明顯改善。1至2月工業企業利潤累計同比增長10.2%,其中量(工業增加值)的方面是主要拉動,而價(PPI)的方面是主要拖累,潛在基數效應最大的利潤率方面邊際改善力度較弱,基本符合對PMI數據的觀察,供需雙雙改善下量的方面持續修復,但出廠價格遲遲不修復導致價格方面持續拖累利潤表現,同時成本端仍面臨較大壓力導致利潤率的絕對水平仍然較低。在價格和利潤率的拖累下,A股一季度盈利端的恢復仍是偏慢的,3月較好的PMI數據並不能帶來根本性反轉,並不能使得市場對A股的盈利端充滿樂觀。
新訂單回升4個百分點至53%,出口訂單回升5個百分點至51.3%。雖然PMI的超預期對債市形成短期利空,但是後續仍然要觀察經濟復甦的持續性。上周,市場傳聞央行將親自下場購買國債,並且預示着「中國版QE」即將到來,然而該邏輯很快就被證偽。實際上近幾年央行擴表速度加快,背後反映的是基礎貨幣投放方式變遷,並不意味着貨幣政策基調的轉向。二季度國債發行計劃出爐,但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安排將另行公布。市場化發行的預期有所升溫,供給預期擾動仍存。二季度國債逐月到期規模分別為1.18、0.28、0.75萬億元,5月政府債凈供給壓力預計較大。不過,如果央行加大特別國債的購買,將削弱供給端的衝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