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路過水果店看到不同類型的水果,看得我眼花繚亂,這邊是又大又紅的士多啤梨,那邊是水潤光澤的大蘋果,哈蜜瓜重重的應該好多汁也不錯⋯⋯
忽發奇想,我們在果欄常常看到日本運來的水果,它的價格異常的高,隨便的也賣過百元,更有幾百元的哈蜜瓜及提子,深受香港人歡迎。事實上,其他地方出產或本地有機種植的水果也同樣很好吃,相對的價錢也沒有日本的貴,那麼,當中的差異是甚麼呢?
曾經聽人說過,日本有三分之二以上是山地,能種植水果的土地不多,平均農地的面積不大讓小規模的農民經營,他們也不可能花大錢買高效的種植機,因此農民的種植方針主要是重質不重量,希望種出好品質的水果能賣出高價錢,更能讓人把水果作送禮的心意,因此,他們的價格一定會比較高。
除了日本的水果,我們也有其他選擇,近年的新品種,小朋友從課本上也不一定能學得齊全,最好的實習方式,那就是家長帶小朋友一起去水果店看看,記下他們的名稱,價錢和外貌。家長也可以告訴小朋友,例如:水果對身體是健康的食物,我們為了健康也要多食,但是太貴的水果又會增加每月消費開支,因此我們一起要找出一個實惠又好食的水果。例子:如果買本地的有機蘋果是12元一個,日本青森縣蘋果是80元一個,假設現在有100給小朋友買水果,看看他會如何的選擇,願意是多買幾個蘋果多食,還是買一個蘋果回家呢,看看小朋友的想法。如果家長知道小朋友特別鍾情於某一種水果,那麼更可以鼓勵他們多在家付出,比如說小孩主動提出給爸媽幫忙做家務,家長就可以買給他們作獎勵了,從而學習努力付出,方能得到理想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