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03月 29日
星期五
   | 氣 溫 : 28 度
搜尋新聞
簡体中文
即時新聞 視頻新聞 要聞港聞 社 評國際兩岸 財 經 娛 樂 體 育 馬 經 副 刊 昔 日

重新探觸縱貫古今
發佈日期 : 2018-05-19

倪有魚表示在他而言,從來沒有創新一說
《遺跡》2018 布面綜合材料
《瀑布與暴布》2016 布面丙烯
《塵埃》(霧 之二)2017
《樂團》2017 布面丙烯
《浮屠 之八》2017 木、鋼
倪有魚表示在他而言,從來沒有創新一說
《遺跡》2018 布面綜合材料

正所謂「太陽底下無新事」,時代看似在進步,可現在出現的某些事物,古時早已有過了,並非甚麼新鮮事。中國當代藝術家倪有魚曾多次提及,在他而言,從來就沒有古今之分,亦沒有創新一說。這一觀念或體認有賴於他求學上海大學美術學院時學習中國畫的經歷 ── 中國古代繪畫並非一味趨新,相反,崇古、尚古乃至「復古」恰恰是其重要的方法和邏輯。他的實踐所依循的不是「古」,也不是所謂的「化古為今」或「化今為古」,而是如何重新探觸縱貫古今或一切既有物之間可能存在的普遍認知。


〈撰文〉魯明軍〈圖片提供〉the Artist and Perrotin



且不論五代北宋山水畫背後的天象學和宇宙觀是否是倪有魚「塵埃」系列的古典源頭,但依然可以清晰洞察隱伏在其作品中的天文色彩與生命意識。所謂宇宙觀,說到底即是一種時空觀,因此它不僅體現在無時不在變化之中的時間維度,同時,它也是一個空間的概念。藝術家通過畫格子這一理性的分割方式——文藝復興時期歐洲北部的畫家就曾通過這樣的方式描繪窗外的風景,試圖找到中西宇宙觀的交匯處。就像他曾經以相似的方式分疏、解析古代山水畫一樣,如《瀑布與暴布》(2016),也可以說,他是在同一張畫面上,附或疊加了兩個或多個不同的觀看視角,它們之間既有矛盾、衝突,也不乏契合之處。


與之相應,在反复的實驗中,他還逐漸發展出一套完全屬於個人的表達方式——「水沖」繪畫。顏料經由不同的水壓沖洗,反復多次後在畫布上所留下的彷彿「屋漏痕」一樣的划痕和肌理,遠處看像山水畫的圖式與皴法,近觀則是表現主義的語言和結構,對此,我們同樣可以視為兩種不同繪畫方式和視覺機制的疊合。就像繪畫本身的「欺騙性」一樣,這裏,藝術家通過多個層次的嘗試(包括大量使用屬性是塑料的金色丙烯顏料),以強調其虛構的一面。



東西方哲學共享宇宙觀


在過程中,藝術家抽離了身份、國籍、種族、階級等所有可辨識和不可辯識的社會屬性,叢星也好,塵埃也罷,它們所指的既是宇宙萬物,也是芸芸眾生。毋寧說,倪有魚真正關注的是如何從古今中西相關的資源中尋得一個普遍的認知視角和路徑,而塵埃本身,在藝術家看來即是東西方哲學共享的一種宇宙觀。


他曾將傳統山水或其一角置於一個透明的透視立方體中,如果說透明的立方體暗示的是一種現代理性的觀看或測度方式的話,那麼裏面的山水與其說是盆景,不如說是一個微觀的宇宙。同樣的邏輯,他還曾將古代山水、園林、名勝或微觀的宇宙描繪或部署在展櫃、抽屜、「壁龕」,或一枚硬幣上。如上述,也可以說這是兩種不同世界觀的疊加。



倪有魚「咫尺千里」香港個展
展期:5月24日至7月14日
地點:貝浩登 香港中環干諾道中50號
電話:3758 2180



圙說
1)《遺跡》2018 布面綜合材料 220 × 600 cm
以透視空間取代了透明立方體,空間內依然是「水沖」形成看似傳統山水畫的景致。


2)《瀑布與暴布》2016 布面丙烯 200 × 120 cm
在同一張畫面上,附或疊加了兩個或多個不同的觀看視角,它們之間既有矛盾、衝突,也不乏契合之處。


3)《塵埃》(霧 之二)2017 綜合材料 121 × 160 × 7 cm
塵埃本身,在藝術家看來即是東西方哲學共享的一種宇宙觀。


4)《樂團》2017 布面丙烯 120 × 120 cm
他有時還在畫面四周描上「畫框」,通過畫中畫的結構,以凸顯這一目光的自指性。


5)《浮屠 之八》2017 木、鋼 207 × 63 × 63 cm
展覽共計12件作品,包括大大小小數十個蓮座由一條中軸線串聯成一座塔的裝置作品,是倪有魚多元創作的綜合展現。


6)倪有魚曾多次提及,在他而言,從來就沒有古今之分,亦沒有創新一說。


 

您可能有興趣: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