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報道】香港擬與內地設立恆常器官移植互助機制之際,衛生署接獲取消器官捐贈的數字急升,令到等候器官捐贈的患者推向絕望的邊緣。翻查資料,內地未能成功匹配的器官每年約有800至1,100個,去年以肝臟佔最多;在香港,目前等候肝臟移植的平均輪候時間為第二最長,達38個月,不少患者未及移植已離世。政府消息人士認為,内地有器官剩下,香港有病人卻要苦等,情況十分不理想。當落實與內地器官移植合作法律框架後,香港的病人相信可以能快捷、更大機會取得合適的器官。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表示,跨境器官移植互助機制不會影響內地和香港各自現有的器官分配制度,反而有助希望捐出器官的人士完成心願,挽救他人生命。
盧寵茂昨天出席一個活動後會見傳媒時說,本港現行的器官移植分配制度完全沒有改變,仍然是港器官港用,而跨境器官移植互助機制屬於第二層分配,只有在器官捐出後而香港沒有合適的受惠者,才會觸發跨境機制。此舉旨在善用資源,完成捐贈者崇高的大愛理念,救活另一個人。他鼓勵全香港市民繼續支持中央器官捐贈登記名冊。
出席同一活動的醫院管理局聯網服務總監鄧耀鏗說,醫管局上周派員到內地考察,參觀中國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計算機系統,並與當地專家交流內地移植服務的最新發展。他指出,內地的系統相當完善,儲存全國需要輪候器官移植病人的資料,每當有人捐出器官,系統便會根據資料即時配對,他認為系統公平公正。
鄧耀鏗表示,無論從臨床技術、系統對接以至器官運輸流程而言,香港均絕對有能力完成跨境捐贈。他呼籲大家支持跨境器官捐贈機制,給予香港的末期器官衰竭病人多一點機會。
中國器官捐贈數量和比例愈來愈高。根據《中國器官移植發展報告》,2021年,中國完成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5272例、器官移植手術19326例;每百萬人口器官捐獻率(PMP)從2015年的2.01上升至2021年的 3.73,這是自2015年開始實施器官捐贈制度以來的最高紀錄。中國器官捐獻、移植數量均居世界第二位。
翻查資料,根據中國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計算機系統(COTRS)的數據,自2015年至今,約有1,000名香港病人在内地接受遺體器官移植手術,包括100多個肝臟移植和800多個腎臟移植。
內地未能成功匹配的器官在過去四年,每年約有800至1,100個;以2022年為例,最多未能成功匹配的器官是肝臟,約有380多個。在香港,目前等候肝臟移植的平均輪候時間為第二最長(第一是腎臟),為38個月。(見表)
此外,盧寵茂昨日在電視節目上強調,器官捐贈關乎病人生死,香港與內地不會停止商討建立恆常器官移植互助機制。反之,在網上造謠作假、破壞器官捐贈、阻撓跨境互助機制的人應立即停止這種行徑。
在中央名冊出現從未登記但成功取消申請的情況,盧寵茂承認系統有優化空間。然而,他指出,撇除此類個案,登記後取消申請者僅佔名冊上逾35萬個登記的0.8%,而同期新增登記逾5,000個,即錄得淨增長逾2,000個,反映市民支持器官捐贈。
衞生署指出,政府正檢視中央名冊系統的登記和取消申請流程,經考慮個人私隱和身分核實認證等因素後,會適時更新系統及優化流程。
中央名冊自2008年設立以來,登記人數一直持續增長,由2009年的45,150人增至現時超過357,000人,反映器官捐贈受廣大市民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