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18艘飞船神舟十八号返回舱昨日凌晨在位于内蒙古的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舱舱门打开后,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身体健康。五天前,神舟十九号刚发射成功。在中国载人航天已然步入常态化的接力进程中,「神十八」取得了航天员出舱时间、着陆方式等方面的突破。
神舟十八号今年4月25日发射升空,三名航天员在轨驻留192天,期间进行了两次出舱活动。首次5月28日出舱活动用时约8.5小时,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次出舱活动时间纪录。这次出舱,航天员主要完成了梦天实验舱舱外电缆防护装置的安装。7月3日第二次出舱活动用时约6.5小时,主要是为中国空间站舱外管路、电缆及关键设备安装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并进行舱外巡检。
中国航天员目前已完成17次出舱活动。其中,神舟十五号乘组四次出舱,创造了中国航天员单个乘组出舱活动纪录;神舟十七号乘组完成了中国首次在轨航天器舱外设施维修任务。
克服暗夜和低温2大难点
神舟十八号返回舱着陆时间为凌晨,基本没有月光,着陆场11月上旬凌晨平均气温只有约摄氏1.5度。在前期环境勘察、训练演练等工作基础上,昨日着陆过程中,搜救回收任务执行分队及时发现目标并抵达着陆现场,克服了「神十八」着陆任务暗夜和低温条件两大难点。
宣沅(香港)科技交流中心研究员宋忠平表示,由此可见,现在中国对航天飞船的回收立足于全天候,即不管是白天黑夜、一年四季都要具备回收能力。
此外,中国空间站第七批空间科学实验样品也随「神十八」顺利返回。此次下行科学实验样品共55种,涉及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科学、微重力燃烧科学等领域28项科学实验项目,总重量约34.6公斤。科学家后续将对它们展开研究。
本报记者 |
您可能有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