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06月 05日
星期一
   | 氣 溫 : 29 度
搜尋新聞
簡体中文
即時新聞 視頻新聞 要聞港聞 社 評國際兩岸 財 經 娛 樂 體 育 馬 經 副 刊 昔 日電子報

大樓未動工已超支真不爽 立會議員表現未令人信服
發佈日期 : 2022-05-21


政府向立法會提交文件,建議把立法會擴建大樓計劃的核准預算,由原本的11億7千多萬元,再加3億9千多萬至15億6千萬元。大樓擴建工程未開始已「超支」,真是超乎香港人的想像。在香港普羅大眾的薪金從無「超支」、兩餸飯成為大家排隊「超買」的食物,而立法會議員們又未見有任何超凡表現,香港人再聞「超支」,倍感無奈又不服。

立法會財委會已於去年9月,通過撥款11億7千多萬元支持立法會大樓擴建。然而,政府在進行公開投標後發現,所有投標報價均高於原本的核准預算費用,要求追加撥款。

政府呈交立法會的文件解釋,預算費用超出預期,是因為工程在原址進行,涉及「獨特而前所未見的難度」,而且為求確保立法會如常運作,工程須夜間、休會或假期進行,承建商亦須做全面的防護措施,確保立法會如常運作,兼且時間緊迫所致。

昨天還有消息人士來為「超支」解畫,並以炒「乾炒牛河」比喻,形容政府預期一般口味的「乾炒牛河」,但招標回來廚師覺得令人滿意的乾炒牛河材料、價格、人工都不同,最終標出不同價格。

同一立法會、同一擴建計劃,未開工已「超支」,令人質疑為何建築署以至立法會內一眾專業人士在多月前未能察覺這些獨特因素或限制?難道他們與社會脫節,不知做出令人滿意的「乾炒牛河」材料、價格、人工的最新情況?今天,擴建工程已較原先估算「超支」差不多三分之一,誰又可以確保日後正式「埋單計數」時又不會再「超支」?

撇開了這些問題不說,我們更需要思考的是納稅人繳付15億元支付立法會大樓擴建,是否有需要?又是否物有所值?

立法會大樓須進行擴建,是因為今屆議員人數由70人迅速增加至90人,而立法會大樓原先設計只預計議員人數最多增至75人。再加上立法會秘書處職員人數上升,因此認為有需要在現時立法會大樓加建樓層,滿足辦公地方需要。

現時的立法會大樓於2011年落成,至今已有十餘年;每位議員均可以擁有一間面積約為61平方米的辦公室,以供議員及其助理使用。可是,隨着過去十年資訊科技發展及應用已起了很大的變化,流動辦公成為近年趨勢,有大機構甚至減低每人的辦公面積或取消固定辦公桌的安排,讓員工共用辦公空間。再加上過去兩年的防疫下,在家工作大行其道,我們今天是否還需要保留一直沿用的辦公面積安排,而因此大灑公帑擴建大樓?再者,今天的立法會大樓又是否地盡其用?部分使用率低的設施是否需要繼續保留?這一切議員們必須認真考慮。

當然,作為普羅大眾,最重要的還是立法會議員們能否發揮到反映民意、改善施政的作用。倘若立法會議員表現出眾,市民繳稅也繳得心服口服。然而,立法會迄今未見有出色的表現,不少議員上任後數月仍然面目模糊。一些議員即使提出建議,諸如向有賺錢能力的壯年或成年也來派發醫療券,卻又令人摸不着頭腦,只覺慷納稅人之慨。在這情況下,再花費至少15億元擴建大樓,難免令人覺得是否這筆款項是否用得其所。

立法會議員昨天審議政府的架構重組,關注重組後每年增加的薪金開支9000萬元或是「未見其利、先見其害」,增加副司長是否有效、以至是否物有所值。然而,議員們在面對與他們利益尤關的大樓擴建時,又可否用同一把呎來量度?

公帑有限,香港大型工程「超支」卻似無限,議員們支持撥款為自己興建甲級辦公大樓,沒有讓人說服的解說、沒有讓人拍掌的表現,又如何令人心服口服。

您可能有興趣:

1
朝鮮半島局勢須以溝通代替對峙 按雙軌並進思路重啟有意義對話

2
疫情加劇精神健康危機及發病率 政府分配人手資源宜優於其他科

3
港鐵感謝日源於服務延誤 市民寧要零故障多於補償

4
准未畢業大學生投考 作用有限 政府須改變職場文化 挽留人才

5
立法強制舉報虐待兒童方向可取 政府給予培訓等配套措施更重要

6
極端酷熱天氣悄然來襲 市民警惕意識有待提升

7
日出康城拆走主力牆 港鐵 屋宇署處理溫吞

8
落實與內地器官移植法律框架可達雙贏 社會應明白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道理

9
債務上限危機帶來短暫震盪 美國經濟衰退才屬真實風險

10
長洲飄色政治選材激減 市民發洩不滿渠道漸少

11
6中學生策劃炸彈恐襲案 情節嚴重 揭示老師應早辨識激進化傾向學生

12
中美關係舉足輕重惟遇困難 華盛頓須棄打壓心態免窒礙

13
大灣區一站式訪問應即日來回 李家超親身示範一小時生活圈

14
全球衞生議題事關重大 極少數國家勿干擾秩序

15
新冠結束警惕仍須保持 疫情恐有一天重臨全球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