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12月 09日
星期六
   | 氣 溫 : 23 度
搜尋新聞
簡体中文
即時新聞 視頻新聞 要聞港聞 社 評國際兩岸 財 經 娛 樂 體 育 馬 經 副 刊 昔 日

世盃明開鑼憂賭風更熱 各方留神防青年染賭癮
發佈日期 : 2022-11-19


卡塔爾世界盃明天開鑼,預計新一輪的睇波熱潮再起。不過,四年一度的世界盃均同樣是賭波高峯期,再加上今年世界盃的比賽時間是香港時間由黃昏6時至深夜不等,符合香港人的睇波時間,預料氣氛更為熱熾,賭波之風更盛。然而,近年青少年參與賭博問題愈見嚴重,因此在世界盃浪潮即將捲起之時,我們呼籲警方加強執法之餘,家長、學校老師及長輩等也要留意青少年參與賭博行為,避免因一時之快,而習染賭博,一生抱撼。

根據警方組織罪案及三合會調查科資料顯示,近年賭外圍波的非法活動有轉為網上賭博的趨勢,賭客毋須認識中介人「艇仔」、莊家,而是透過網上平台、通訊軟件或由網上廣告,自行登記,經網上銀行和虛擬貨幣轉帳,進行賭博。今年1月至9月期間,警方共偵破415宗嚴重賭博罪行,其中包括經營及管理非法賭場,較去年同期上升5%。警方並拘捕超過3,600名賭客,較去年同期上升17%。參考上屆世界盃記錄,警方亦進行大規模掃蕩行動,拘捕242人,檢獲1.3億元投注記錄及超過400萬元現金。

中國人雖說「小賭可怡情」,但是否人人有自制能力可以小賭而不會變為大賭,最終亂性,卻是一大疑問;尤其是年青人對於賭博因以至複雜的賭博世情掌握不多,一旦透過網上平台參與賭博,最終可能泥足深陷而不能自拔。

近年,上網已成了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尤其是在疫情下學校轉為上網課,更是他們每天接觸的事,有更多機會在網絡上接觸不良資訊,包括非法或網上賭博莊家的目標。而世界盃即將舉行,更是賭波的所謂興旺日子,對青少年的透惑更大,不得不提防。

警察臨床心理學家胡展鵬指出,研究發現指,約4成病態賭徒在年青時開始接觸賭博,平均第一次落注年齡增只得八歲,約在小學三年級時。去年6月,警方在一個百家樂麻雀賭場,拘捕七名16歲以下青年,其中五名為中學生,年紀最年輕僅13歲。青少年參與網上賭博問題漸趨嚴重,情況值得關注,不能掉以輕心。

警方表示將透過教育、預防、情報搜集、執法四管齊下,繼續打擊外圍賭波。我們絕對支持警方加強執法,打擊外圍賭波行為。不過,要防止有關行為,尤其是青少年參與賭博,單靠執法並不足夠,還需要家長及學校的努力,方可成事。

可是,一如胡展鵬所指,不少賭徒是由家長開始接觸賭博,甚至有家長鼓勵參與賭博,如「你好腳頭,你幫我揀三個號碼」等,令年輕人過早接觸賭博。在世界盃期間,不少家長可能與子女一同欣賞球賽,家長甚至在子女眼前進行賭上投注,令青少年容易耳濡目染,認為賭博並無不可。

因此,我們認為家長絕對有責任提醒青少年,參與賭博尤其是網上賭博有不少風險。一來,網上投注是用電子支付,容易令人不察覺實際開支多少,更易一下注再下注,泥足深陷。再加上不少網上賭博莊家非法經營,即使讓賭客或有幸贏錢,但最終可能挾款而逃逸,而賭客的個人資料隨時更有可能被非法利用,結果得不償失。

所以,家長必須時刻關注子女的狀況,並灌輸正確的金錢觀念,讓子女可以抗拒賭博誘惑。而根據心理學家所指,青少年沉迷賭博是有蹟可尋,他們或對身邊嘅事物完全不感興趣、金錢觀念改變或因錢而與家人或朋友爭執、或說謊,情緒亦可能出現轉變。因此,師長們應該多留意身邊的年青人,適當給予輔導與支援,確保青少年遠離賭博,並在有需要時向專業人士尋求協助。

世界盃熱潮是一時,病態賭博影響可以是一世。我們希望社會各方與警方攜手合作,預防青少年參與並沉迷賭博。

您可能有興趣:

1
40日有薪侍產假極夢幻 抱留人手與否拭目以待

2
展示國家發展成就重要 妥善處理遷館應同重視

3
國家自主研製飛機挑戰波音等壟斷地位 首訪內地以外城市即選址香港展示實力

4
內地市場更重視真唱 香港藝人靠實力加持

5
中醫遏上呼吸道感染爆發 醫衞局應參照內地作部署

6
明愛醫療事故結果反映錯漏 細節決定一切必須改善到位

7
公屋升降機居民出入命脈 房屋署須確保安全兼穩定

8
智慧醫院概念逐步實踐 病人受惠科技輔助治療

9
證監會梁鳯儀指「無法可執」推諉責任 應向財庫局求援完善法例 非坐以待斃

10
虛擬資產交易平台接連有「詐」 證監會執法被動 投資者教育失敗

11
跨部門演習添市民參與 有助增加公眾居安思危

12
人手短缺應多元方案解決 科技與輸入外勞相輔相成

13
要求警方打擊白牌車不切實際 運輸局應順應時勢 盡快納入規管

14
醫護須細閱各細節 環環相扣人命攸關

15
不法之徒行騙手法層出不窮 市民須主動增防騙「免疫力」


首頁